[實用新型]電動閥門無效
| 申請號: | 01217194.8 | 申請日: | 2001-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466429Y | 公開(公告)日: | 2001-12-19 |
| 發明(設計)人: | 何寶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品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00 | 分類號: | F16K1/00;F16K3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16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閥門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體通斷控制閥門,特別是一種用電機驅動的內置式電動閥門。
現有的內置式閥門因受到動力、空間、壓損、密封效果及制作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大多難以滿足小空間(如管道、表殼內腔)、微動力(S10S—14180—38微電機驅動)、大流量(>1.6m3/h)、小壓損(≤50Pa)、密封效果好(泄漏量≤70ml/h)、抗粘結等要求。特別是現有的電動閥門難以做到微型化并同時滿足上述各種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它們是完全依靠電機的扭轉力直接帶動閥門的開關,因此,無法用微電機作動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依靠彈撥力實現閥門開閉,且只需微電機作初始驅動力的電動閥門。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電動閥門主要由微電機、密封罩、相互配合的密封圈和密封片組成,密封片固定于密封罩的底部,密封圈位于密封罩內,微電機固定于密封罩的底部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密封圈通過連桿與設置在密封罩底部基座上的彈性連桿機構連接,該彈性連桿機構可通過微電機正轉或反轉的驅動偏離最大彈性壓縮或伸長的平衡點而分別產生兩個相反方向的最大彈性回復扭轉力矩,從而帶動密封圈的張合,實現閥門的開閉。
上述彈性連桿機構可以由彈性伸縮桿和剛性連桿構成,彈性伸縮桿的一端與剛性連桿的一端相互鉸接,它們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于密封罩底部基座的立柱上,且在剛性連桿上還設置有與固定在微電機轉軸上帶凸臺的彈撥輪相配合的彈撥栓。
該彈性連桿機構也可以由彈性伸縮桿和杠桿構成,杠桿的后半部帶有弧性滑軌并以該滑軌的中點為支點鉸接于密封罩底部基座的立柱上;彈性伸縮桿的固定端也鉸接于立柱上,其自由端位于杠桿的弧性滑軌內呈彈性滑動接觸;杠桿的前半部于連桿之間相互卡套,并可沿杠桿作相對滑動;杠桿上還設置有與固定在微電機轉軸上帶凸臺的彈撥輪相配合的彈撥栓。
該彈性連桿機構還可以由彈性拉簧和杠桿構成。杠桿的后半部帶有半圓輪,并以該輪的中心點為支點鉸接于立柱上;彈簧的另一端鉤接在立柱的下端,其運動端固定于半圓輪上,杠桿的前半部與連桿之間相互卡套,并可沿杠桿作相對滑動;在微電機的轉軸上固定一帶凸臺的彈撥輪,且在半圓輪上設置有與彈撥輪凸臺相對應的彈撥栓。
由于上述技術解決方案中所采用的彈性連桿機構可通過微電機正向或反向旋轉驅使其偏離最大彈性壓縮或伸長的平衡點而分別產生兩個相反方向的最大彈性回復扭轉力矩,因此,對所連接的密封圈能夠產生足夠的彈撥力并有效實現閥門開啟和關閉的兩種狀態。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動閥門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方式中微電機彈撥輪與連桿彈撥栓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動閥門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實施方式中微電機彈撥輪與杠桿彈撥栓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動閥門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實施方式中微電機彈撥輪與杠桿彈撥栓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和圖2所示的結構示意圖中,電動閥門由微電機1、密封罩2、相互配合的和密封片4組成,密封片4固定于密封罩2的底部,密封圈3位于密封罩2內,微電機1固定于密封罩2的底部基座上,其特征在于:密封圈3通過連桿5于設置在密封罩2底部基座上的彈性連桿機構連接,該彈性連桿機構由彈性伸縮桿6和剛性連桿7構成,彈性伸縮桿6的一端與剛性連桿7的一端相互鉸接,它們的另一端分別鉸接于密封罩2底部基座的立柱8、9上;如圖2所示,在微電機1的轉軸上固定一帶凸臺的彈撥輪10,且在剛性連桿7上還設置有與彈撥輪凸臺相對應的彈撥栓11。實際工作時,當電機1帶動彈撥輪10按圖中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彈撥輪凸臺對彈撥栓11產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彈性連桿機構向下偏離最大彈性壓縮平衡點而產生向下的彈性釋放扭轉力矩,并通過連桿5帶動密封圈3向下運動與密封片4密合,實現閥門的關閉;同樣的原理,當電機1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實現閥門的開啟。由圖1還可以看出,為使連桿5作直線運動并保證密封圈3閉合的穩定性,在立柱9和連桿5上還鉸接一剛性連桿12,該剛性連桿12與連桿5、剛性連桿7以及立柱9共同構成一平行四邊形;密封圈3與連桿5之間的連接最好采用萬向節連接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品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品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1719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百分表自動檢查儀光學裝置
- 下一篇:大氣腐蝕潤濕時間傳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