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動力強壓增氧助燃超高節能環保型燃氣熱水器無效
| 申請號: | 01214244.1 | 申請日: | 2001-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490492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一學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一學 |
| 主分類號: | F24H1/16 | 分類號: | F24H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5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強壓 助燃 超高 節能 環保 燃氣熱水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使用天然氣、液化氣、人工煤氣等為燃料的快速燃氣熱水器及其它水、氣聯用的民用和工業用裝置或產品。
快速燃氣熱水器是利用可燃氣體和空氣混合形成混合氣點火燃燒、用火焰加熱冷水產出熱水,實現熱交換過程的產品。
可燃氣體燃燒也是一個化學過程,混合氣中的空氣(氧氣)含量是決定燃燒后火焰溫度——也相應決定熱交換效率和耗能大小的關鍵及影響有毒廢氣一氧化碳排放量的關鍵。
現有國內外技術快速燃氣熱水器的技術特點是:(一)水資源未充分利用:高壓水流僅在熱水器中作為人們生活消費的自然資源,即只起到被加熱后供洗澡的作用。(二)燃燒過程中供氧不充分:現有技術是利用熱水器燃氣系統內因燃氣燃燒形成火焰而熱空氣上升,導致系統內形成負壓而“自然吸入”空氣補充的原理供給氧氣,因空氣(氧氣)流速低、總流量少、供氧不充分(可從火焰內外部的顏色明顯看出),因此,火焰溫度低,能耗大。(三)因供氧不充分,導致形成大量有毒廢氣一氧化碳(CO)等污染環境,即使用“強排”將廢氣排出室外,也僅是污染的轉移,并非治理。綜上所述,現有技術的主要弊端是:能耗大,污染大。
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弊端,根據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原理,充分利用在燃氣熱水器中流通的水資源,將水資源既作為熱水器消費者“生活消費的自然資源”,又作為以大幅度節能和環保為目的將水作為“動力能源”充分綜合利用。在綜合利用“水動力能源”的本實用新型中,將本實用新型的關鍵件——“水動力強壓增氧助燃器”串聯在熱水器的水管上,以流通的高壓水流為原動力推動微型水輪機高速旋轉,并帶動與水輪機同軸的空氣增壓器同步高速流轉;同時輔之以現有技術的負壓作用又加速了增壓器旋轉速度,產出流速大、空氣(氧氣)總供給量大的高壓空氣(氧氣)流與燃氣混合后,極大地提高了空氣(氧氣)與燃氣的混合比。因供氧充分既顯著提高了火焰溫度,達到大幅度節能目的又能使大量一氧化碳(CO)轉變為二氧化碳(CO2)達到環保治理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終極目標是:既為國家節省大量自然資源,又為消費者節省每一分錢,并為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服務。大量試驗已證明,上述目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技術快速燃氣熱水器的基礎上增加設置“水動力強壓增氧助燃器”。水動力強壓增氧助燃器由水輪機和空氣增壓器兩部分組成,具體由水輪、蝸殼、軸、軸承、空氣增壓器等構成。
上述水輪機由水輪(1)和蝸殼(2)構成。
上述水輪(1)固定于軸(5)上,水輪(1)上的葉片不少于3片。
上述增壓器(6)與水輪(1)固定在同一軸(5)上。
上述增壓器(6)轉子數量不少于一個,每個增壓器(6)轉子上的葉片數不少于2片。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一)能充分綜合利用流經熱水器的水資源,既將高壓水流作為消耗品,又將其作為解決燃氣熱水器核心技術——大量強壓增氧助燃提高火焰溫度,以實現大幅度節能的原動力(能源)。這已為前人在煤、柴爐前放置風箱、風扇、鼓風機所證實更為近代廣泛使用的水力發電所證實。專利申請人也已多次試驗證實其可行性。(二)大量增氧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有毒廢氣一氧化碳(CO)轉變為二氧化碳(CO2)能治理(而非轉移)空氣污染。(三)易于制造、新增成本低廉,節能環保效果非常明顯,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高。(四)能廣泛適用于各燃氣熱水器生產企業用核心技術創新改造現有技術各型產品,也可廣泛利用上述原理于其它民用和工業用的同時使用水、燃氣的各種裝置或設備上。
(附圖一)是本實用新型關鍵件“水動力強壓增氧助燃器”結構原理示意圖。
(附圖二)是(附圖一)的側視圖。
(附圖三)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示意圖。
(附圖四)是(附圖三)的燃燒器(18)側視圖。
(附圖五)是(附圖三)的高壓空氣管(20)的A-A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一學,未經黃一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142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