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鋁箔帶多級交流電腐蝕工藝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1210802.2 | 申請日: | 2001-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466772Y | 公開(公告)日: | 2001-12-19 |
| 發明(設計)人: | 鄭自榮;殷晉康;鐘興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匯龍儀表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天和電極箔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G9/055 | 分類號: | H01G9/05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浦東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志良 |
| 地址: | 2002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鋁箔 多級 交流電 腐蝕 工藝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鋁箔帶表面處理設備,特別是一種鋁箔帶多級交流電腐蝕工藝裝置。
作為鋁電解電容器電極材料的鋁箔,在生產過程中電化學腐蝕是重要的加工工藝。目前在生產過程中都采用二級腐蝕,即直流電+直流電或直流電+交流電。直流電腐蝕可在鋁箔表面產生較大的孔洞,雖然得到了較大的高壓端腐蝕鋁箔比電容,但孔洞過深容易貫穿鋁箔使機械強度減弱。交流電腐蝕只在鋁箔表面產生海綿狀的孔洞,提高了低壓端腐蝕鋁箔比電容,且鋁箔中間層不被腐蝕保證了機械強度。這兩種工藝裝置都需要電源整流設備,生產投資大,而且二級腐蝕限制了鋁箔帶的移動速度,直流電腐蝕降低了鋁箔帶的機械強度,十分需要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腐蝕速度快、設備投資少、質量好、產量高的鋁箔帶多級交流電腐蝕工藝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鋁箔帶多級交流電腐蝕工藝裝置,其特征是:在機架上依次安裝有注滿鹽酸溶液3的腐蝕槽槽體5、6、7,四塊石墨極板4構成一組,八塊石墨極板4構成二組,十二塊石墨極板4構成三組,分別平行插入腐蝕槽槽體5、6、7內的鹽酸溶液3中,每組石墨極板4靠近的中間兩塊并聯為一極,分開在兩邊的兩塊并聯為另一極,獨立與單相交流電源8相接。
鹽酸溶液3的濃度為10%~25%。
鹽酸溶液3的溫度為30°~50℃。
各腐蝕槽槽體內鹽酸溶液3的濃度、溫度可單獨調節。各組石墨極板4的電流也可單獨調節。
根據生產需要,腐蝕槽槽體6、7內的石墨極板4可采用2組、3組或4組等多組極板,腐蝕槽槽體可采用3個以上,即多級腐蝕,則效果更快更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由于本裝置采用多級交流電腐蝕,既加深鋁箔帶表面腐蝕孔的深度,提高了腐蝕鋁箔的比電容,又改善了鋁箔帶表面腐蝕的形態,增強了腐蝕鋁箔的機械強度,而且增加了腐蝕的總電流量,加快了電化學反應,可提高產量30%~50%。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每組石墨極板與單相交流電源的接線示意圖。
如圖1所示:在機架上依次安裝有增強聚丙烯腐蝕槽槽體5、6、7,在槽體內注滿了鹽酸溶液3。并在機架上安裝有傳送鋁箔帶1的若干個增強聚丙烯滾軸2。四塊石墨極板4構成一組,八塊石墨極板4構成二組,十二塊石墨極板4構成三組,分別平行插入腐蝕槽槽體5、6、7內的鹽酸溶液3中。
如圖2所示:構成一組的四塊石墨極板4,靠近中間兩塊并聯為一極,分開在兩邊的兩塊并聯為另一極,與220V單相交流電源8相接。
其生產過程如下:鋁箔帶1由本裝置的卷帶設備驅動,通過滾軸2的傳送自左向右移動,鋁箔帶1經過腐蝕槽槽體5內的鹽酸溶液3時,由于石墨極板4與單相交流電源8相接,并通以500~2000A電流,在鋁箔帶1表面發生電化學腐蝕產生海綿狀腐蝕孔,此為一級腐蝕。本裝置的一級腐蝕由直流電改為交流電,從而改善了鋁箔帶表面的腐蝕形態,增強了鋁箔帶的機械強度。接著,鋁箔帶1經過腐蝕槽槽體6內的鹽酸溶液3時,有二組石墨極板4,每組通以1000~5000A電流,鋁箔帶1表面腐蝕孔的密度和深度繼續發展,此為二級腐蝕。然后,鋁箔帶1經過腐蝕槽槽體7內的鹽酸溶液3時,有三組石墨極板4,每組通以3000~5000A電流,鋁箔帶1表面腐蝕孔的密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大,此為三級腐蝕。鋁箔腐蝕的效果取決于腐蝕的時間和電流的乘積——庫倫量,本裝置由于增加了一只腐蝕槽可增加總腐蝕電流10000A以上,要保持總的腐蝕庫倫量不變,只有減少腐蝕時間,即加快鋁箔帶的移動速度,因此大幅度提高了生產產量。
根據生產流程中監控點的檢測結果,調節各個腐蝕槽槽體內鹽酸溶液3的濃度、溫度高低,調節每組石墨極板4通過電流的大小,操作十分簡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匯龍儀表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天和電極箔分公司,未經上海匯龍儀表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天和電極箔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108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