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次性使用的穿著物品的無紡布制表面層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01145627.2 | 申請日: | 2001-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364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8-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井尚志;吉田正樹;石川秀行;鈴木未央 | 申請(專利權)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13/00 | 分類號: | A61F13/00;A61F13/15;D04H1/4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騰云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次性 使用 穿著 物品 無紡布 制表 面層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紡布制層面,該層面具有很多微小的開孔,較為適合于作一次性使用的失禁墊、衛(wèi)生巾或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用外套穿著用物品的通氣性或通氣透液性表面。
現(xiàn)有技術
特開昭61-176346號公報揭示了用無紡布作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該表面材料是用纖維直徑為10μ以下的10g/m2以上的熱熔性疏水性纖維構成的,具有10-50%的開孔率和0.3-2mm的開孔最短直徑,在開孔區(qū)域邊緣熔融纖維。
特開昭63-243360號公報揭示了具有開孔布局的無紡布。該無紡布具有無紡布區(qū)域和圓形或橢圓形的開孔布局,無紡布纖維區(qū)域實質地具有均勻的纖維密度和平滑的表面。該無紡布的開孔是對放置在有大量球狀突起的圓柱體上的纖維布噴射高壓柱狀水流而得到的。
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
上述公知的兩無紡布是作為一次性使用的失禁墊,衛(wèi)生巾或一次性使用的醫(yī)療用外套穿著用物品的透液性表面層使用的。形成在無紡布上的開孔是相對于被該無紡布覆蓋的吸液芯層為快速排走并吸收體液的手段。因比,使用這些無紡布的穿著物品穿到人身上時具有平滑表面的無紡布和穿著者的肌膚密切接觸大多數開孔被堵塞,妨礙了體液的快速吸收。另外,無紡布和肌膚的密切接觸,肌膚上汗水蒸發(fā)不容易,或者易產生斑疹。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作為一次穿著用物品的表面使用時的上述公知無紡布存在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對象是具有上下表面、由在上述上下表面間延伸的大量微小開孔的無紡布構成的一次性使用穿著物品的表面層。
對于上述的表面層,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無紡布的厚度基本一致,上述開孔各自的面積是0.16-5mm2,只是上述開孔的周邊緣局部比上述厚度要厚,處于向上述上表面上方隆起的狀態(tài)。
作為一次使用的穿著物品,以衛(wèi)生巾為例,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無紡布表面層的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是衛(wèi)生巾的部分剖開的透視圖。
圖2是表面層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2的III-III線斷面圖。
圖4是與表示一實施例的圖2相同的圖。
圖5是圖4的V-V線斷面圖。
圖6是圖5的VI-VI線斷面圖。
圖7是與表示一實施例的圖5相同的圖。
圖8是圖7的VIII-VIII線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使用了本發(fā)明涉及的表面層2的衛(wèi)生巾1的部分割開的透視圖。衛(wèi)生巾1具有透液性的表面層2,不透液性的里面層3和介于這兩層2與3之間的吸液性芯層4,表面層2和里面層3在從芯層4的周邊緣延伸出的部分重合,且相互水密接合。衛(wèi)生巾1具有與其厚度方向正交的縱向y和橫向x,縱向y比橫向x長。
圖2是表面層2的部分放大圖。表面層2是由無紡布構成的,具有衛(wèi)生巾1的與穿著者肌膚接觸的上表面22和與芯層4接觸的下表面23,并具有由大量纖維6形成的纖維區(qū)域11和由纖維區(qū)域11圍起的在上下表面22、23間延伸的多個開孔區(qū)域12(一起參照圖1)。纖維區(qū)域11具有10-100g/m2的單位重量,更好的是包含疏水性纖維80-100重量%和20-0%重量的親水性纖維,該疏水性纖維構成0.1-10dtex的熱塑性合成纖維構成。各開孔區(qū)12具有0.16-5mm2的開孔面積,開孔區(qū)12的整體占表面層2的表面積的2-60%。開孔區(qū)12對其平面形狀和表面層2上的布局沒有特別限制,但圖中縱向長的長圓形開孔區(qū)12在縱向y和橫向x上基本等間隔形成。
圖3是圖2的III-III線斷面圖。表面層2的纖維區(qū)11具有基本與整體一樣的厚度p,但在各開孔區(qū)12的周邊緣中,只是開孔區(qū)12在縱向y的下端13(一起參照圖2)附近的一部分的厚度q比厚度p厚,形成向表面層2的上表面上方升高的隆起部14。該隆起部14的裾邊沿開孔區(qū)12的邊緣慢慢降低。且朝圖2的y方向向下也慢慢地降低。這樣的隆起部14和其裾邊沿開孔區(qū)12邊緣擴大的范圍最好是開孔區(qū)12的全周長的1/4-1/2。所述表面層2若根據其用途,最好是平坦部分的厚是0.01-5mm,表觀密度0.01-1.5g/cm3。隆起部14的厚度比厚度p向上厚0.1-2mm,表觀密度最好是平坦部分的密度的0.1-5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456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機動兩輪車的座位結構
- 下一篇:生產還原鐵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