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醫療用混注口有效
| 申請號: | 01140903.7 | 申請日: | 2001-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346682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5-01 |
| 發明(設計)人: | 藤井亮至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JMS |
| 主分類號: | A61M39/00 | 分類號: | A61M39/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天安,楊松齡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療 用混注口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用混注口,它是為了在從輸液流路的外部、將液體混注時,或者相反地從輸液流路內部、采取液體時,能容易而確實地進行這操作而裝在醫療器具上的。
背景技術
在給患者進行輸液或輸血時,為了混注不同種類的藥液,或對輸液流路里流動的液體進行取樣,時常要在主輸液流路上設置旁側混注管路。這時,以前使用的方法是在輸液裝置的輸液流路上設置橡膠制的穿刺用混注口(栓),將注射針等穿刺到混注口里進行混注。
但是,當用這種方法將針從混注口的規定穿刺部位以外的位置進行穿刺時,會引起液體從這個部位泄漏,或者由于作業差錯而會有污染注射針的問題。因此,為了將插入到混注口里的吸引裝置等(下面、稱為“插入體”)固定地保持在混注口上,最近提出了一種能保持插入體的混注口。例如,一種裝著閥門的混注口,一旦把注射器前端的凸插入體部分插入到混注口上,就能借助插入體的壓入而將閥門打開,從而能將液體注入;當把插入體從混注口拔下時,閥門就獨自地關閉。
但是,由于這種混注口必需與吸引裝置(插入體)向閥門插入時(閥門打開)、或從閥門拔去時(閥門關閉)無關地將插入體保持在混注口上,因而就有下述的種種問題。即、第1,必需加深混注口的吸引裝置接受部,而用了這種形狀之后,就很難除去從閥門灑落的液體,容易形成不清潔。而且,用吸引裝置接受部較深的混注口有可能在吸引裝置沒能充分插入的狀態下就開始混注。在這種場合下,若混注的藥液量較少,就不能給予有效量的藥液。第2,使閥門結構變得復雜,這會成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且結構越復雜就越容易發生故障。
另一方面,用以前那種簡單的(譬如,裝著一種在盤狀彈性構件上只設置縫隙的閥門)混注口,很難將注射器的吸引裝置插入到混注口里,而且,即使做成能插入的結構,也很難確實地將注射器保持在混注口上。由于以前的盤狀閥門是用彈性大的材料形成、只在壁厚的本體部上形成刻痕的簡單結構,因而插入時的阻力較大,保持時閥門的變形也較大。但為了減少插入時的阻力,若減少閥門彈性構件的壁厚、使用彈性較小的材料,這時,就有使閥門的逆止效果降低、有液體泄漏的問題。
為此,曾考慮并提出過解決這問題的一種結構簡單并能確實保持插入體的醫療用混注口,它具有:在中央部形成插入孔的盤狀閥門,除了該閥門背側面的中央部分之外、支承周緣下部的底座,除了該閥門表側面的中央部之外、至少支承將閥門的周緣上部覆蓋的閥門的罩子;并設有一種將插入體插入到插入孔的同時,用形成嵌接孔的罩子緣端部使其卡止在混注口上的卡止機構。
例如,圖1所示的以前醫療用混注口的結構。圖1是以前的醫療用混注口的三面圖,圖1(a)是表示混注口的縱斷面圖、圖1(b)是表示混注口的橫斷面1-1上的橫斷面圖、圖1(c)是表示混注口的平面圖。
圖1中,1是盤狀閥門、2是罩子、3是插入孔、4是插入體、5是環狀凸緣、6是嵌接孔、7是底座、8是流路、9是鉤部;由罩子2的鉤部9和環狀凸緣5夾持閥門1。
如上所述的醫療用混注口存在下述問題,即、在從插入孔3吸引本體內部產生的氣泡時,對進入到壓下的閥門1和混注口本體之間的氣體不能有效地吸引。因此,會產生這種沒能被吸引的氣泡停留部分,這樣,因為在對患者進行輸血和輸液時有可能混入氣泡,所以就產生不能安全地進行醫療作業的問題。
例如,在將插入體4插入到以前的醫療用混注口上時,如圖2的斷面圖所示地將閥門1壓下,由被壓下的閥門1的彈力和嵌接孔6的緣端部將插入體4保持。但是,由于在被壓下的閥門1前端與底座7之間形成一定的區域A,因而在氣泡進入這區域的場合下,就不能從插入體4的吸引口吸出這些氣泡。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確實地吸出發生在混注口中或混入其中的氣泡的醫療用混注口。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以前的醫療用混注口的三面圖。
圖2是表示以前的醫療用混注口的橫斷面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醫療用混注口的橫斷面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醫療用混注口的橫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著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醫療用混注孔進行說明。圖3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醫療用混注口的斷面圖。圖3中,4是插入體、5是環狀凸緣、7是底座、8是流路、9是鉤部,閥門1由罩子2的鉤部9和環狀凸緣5夾持,這些結構是與圖1所示相同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JMS,未經株式會社JMS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4090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