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戶專用線接口電路及其操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1135940.4 | 申請日: | 1995-06-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365228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8-21 |
| 發明(設計)人: | 杰拉爾德·M·科特里尤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里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9/00 | 分類號: | H04M19/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德山 |
| 地址: | 美國佛***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 專用線 接口 電路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申請是發明名稱為“一種集成化的振鈴器中繼電路和方法”,申請日為1995年6月28日,申請號為95107776.7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話系統的用戶專用線接口電路,更具體地說所涉及的是這樣一種電流或電壓用戶專用線接口電路,它不需要采用繼電器或者其他可能使電話線上的信號產生嚴重畸變的器件即可實現接口電路和諸如來自振流發生器的交流高電壓之間的隔離。
電話系統用戶專用線接口電路(SLIC)將一個經過平衡的二線傳輸通路(即通向和來自用戶電話機的通路)與一個未經平衡的四線傳輸通路(即電話局之間的通路)相連接。SLIC具有多種功能,包括電池饋電、過電壓保護、產生振鈴、發出信號、混合、定時等。
SLIC的工作原理是公知的,因而不必作詳細說明,下面僅僅結合附圖1作簡略的示例性介紹。電流型SLIC?10(亦即對傳輸通路中的電流信號而不是電壓信號進行處理)使用位于SLIC的二線側的塞尖電壓檢測電阻R1和振鈴電壓檢測電阻R2所產生的電流信息。該信息被送到混合電路12,該電路檢測輸入的信號,并將它們送到正確的方向。混合電路12和連接到SLIC的四線側的外部電路14相結合,用于實現適當的放大、混合轉換回聲消除和阻抗匹配。
本發明涉及振鈴發生器產生的信號在電話電路中的應用。參見附圖2,SLIC?30可以通過塞尖通路和振鈴通路(T通路和R通路)和一個電話機(由電阻32)表示相連。當塞尖通路和振鈴通路攜帶話音信號時,該信號的電壓幅值通常為3V的量級,所需的電流幅值通常為4mA的量級,帶寬高達16KHZ,精度(或者說畸變)等級大約為千分之幾的量級。語音傳輸信號是雙向的,有時將電池饋電迭加在語音信號上,從而使得電流幅值達到30mA。此外,當通過電路的電流改變方向時,塞尖通路和振鈴通路(以及其內所包含的所有開關)不能產生任何交叉畸變。
一般說來,當電話機檢測到一個塞尖引線和振鈴引線之間的振鈴信號時,就會使電話機發出鈴響。該振鈴信號被有選擇性地送到傳輸通路,以便通知電話機有一個呼叫到來,該振鈴信號將一直保持在傳輸通路中,直至摘機,對呼叫作出反應為止。盡管塞尖通路和振鈴通路都既用于傳輸語音信號,也用于傳輸振鈴信號(但不一定是同時),但是這兩種信號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例如,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振鈴信號的最大正負電壓幅值可以達到150V,電流幅值達到200mA,帶寬為75HZ。一般說來,振鈴信號的失真和交叉畸變對于振鈴信號來說并不重要。??
上述兩種類型的信號(亦即語音傳輸信號和振鈴信號)的結合導致了如下的要求:SLIC和電話機之間的電路必須起到雙通道多路轉換器(或者開關)的作用,其中一個開關應該讓語音信號通過而不至于影響其帶寬和失真度;而另一個開關應該讓振鈴發生器產生的較大電流通過,并且在開關被切斷時能夠承受和阻斷很高的振鈴信號電壓。參見附圖2,可以有選擇性地操縱開關SW1和SW2,以便將振鈴發生器34產生的振鈴信號送到傳輸通路。在將振鈴信號送到傳輸通路時或者之前,通過開關SW3和SW4使振鈴發生器和SLIC之間的電路開路,以便保護SLIC。
在現有技術中可以通過采用繼電器來滿足上述要求。眾所周知,繼電器在通時形成短路,在斷時形成開路。一般說來,繼電器具有理想的開關特性,能夠同時滿足語音開關的精度和帶寬要求,以及振鈴開關的電壓電流要求。電磁繼電器是本技術領域里的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但缺點是較為昂貴,響應速度較慢,需要占據較大的十分珍貴的電路面積,而且能源消耗較大。因此,另一種已知技術采用固態開關和多路轉換器,然而這些器件遠不是理想的器件,不能同時充分滿足上述所有的要求。在已知技術中,人們試圖將與SLIC的混合電路相串聯的所需固態開關集成化,然而其結果通常是大大降低了語音信號的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里公司,未經哈里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359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