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車輛的罩結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01124309.0 | 申請日: | 2001-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363494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8-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伊藤博幸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J9/00 | 分類號: | B62J9/00;B62J25/00;B62K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健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結構 | ||
本發(fā)明涉及踏板上裝有加油罩的車輛。
在如小型機動二輪車這樣的車輛中,設有放置駕駛者雙腳的踏板。我們可以通過例如特開平9-150768號公報“小型機動二輪車中維護用外罩的周邊構造”(以下,簡稱“現(xiàn)有技術”)了解這種車輛。
上述現(xiàn)有技術正如該公報的圖1、圖3及圖6中所示,在小型機動二輪車1(標號引用公報中的記載標號,下同)的踏板11的下面設有凹槽26,凹槽26由可拆裝的檢修罩13蓋住。罩13通過螺釘固定在踏板11上。
如圖6所示,凹槽26在打開貫通孔22的同時,形成了與所述貫通孔22相鄰接的電氣用品收納箱24。貫通孔22能夠插入用于檢修發(fā)動機火花塞的火花塞扳手。
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由一個檢修罩13將貫通孔22及電氣用品收納箱24兩者都蓋住。即,一個罩13兼作貫通孔22的罩和電氣用品收納箱24的罩,因此,罩13又大又重,操作起來有一定困難。而且,由于每當打開罩13時,需將貫通孔22及電氣用品收納箱24兩者都打開,因此比較麻煩。而且,由于在空間有限的踏板11中,由一個罩13要將貫通孔22及電氣用品收納箱24兩者都蓋住,因此限制了設計的自由度。
在這樣的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在將電氣用品收納箱24換成例如燃料箱的加油口的情況下,在為了加油而打開罩13時,也打開了貫通孔22。與加油頻率相比,雖然發(fā)動機火花塞的檢修頻率非常低而無需打開,但是每次加油都需將貫通孔22打開,因此容易混同且比較麻煩。
而且,因為加油頻率較高,因此每次加油都要將外罩13的螺釘取下會很麻煩。為此,一般代替螺釘固定裝置可在罩13上設置用鑰匙開鎖的上鎖機構。作為上鎖機構,一般為通過鑰匙操作使上鎖機構彈開的比較大的鎖。因此,裝配上鎖機構后開、關閉罩13時需要較大的操作力。而且,因為上鎖機構從罩向下突出,因此減小了罩13下面的空間。這樣,不僅使燃料箱的配置受到制約,也難以確保油箱的容量。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加油操作和車輛檢修,在維持操作效率的同時,具有較高設計自由度的罩構造。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的特征在于:在踏板上裝有加油罩的車輛中,在與加油罩相鄰接的狀態(tài)下,在踏板中設置在打開了加油罩時可以進行開閉操作的檢修罩。
因為加油罩與檢修罩二個罩以鄰接狀態(tài)安裝在踏板上,因此加油時只需打開加油罩即可。由于具有僅在加油時打開的加油罩,因此通過極力小型化而實現(xiàn)重量的減輕,因此易于加油操作。而且,由于加油罩與檢修罩是分離的,因比提高了設計自由度。
而且,通過僅在加油罩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才可開閉檢修罩,因此限制了檢修罩的開閉,由于只在需要檢修時才打開檢修罩,因此不必在每次加油時都打開檢修罩。所以,在加油時不會造成混淆及麻煩,從而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權利要求2的特征在于:在踏板上裝有加油罩的車輛中,在踏板的下面設有加油蓋面臨打開了加油罩時的開放部的燃料箱,通過在加油蓋中裝配上鎖機構,在打開結合在踏板上的加油罩,打開加油蓋的上鎖機構后,旋轉(zhuǎn)加油蓋即可將其從燃料箱取下。
由于在加油蓋上裝有小巧、便宜的上鎖機構,因此減輕了加油罩的重量,提高了作業(yè)效率,而且,可確保加油罩下的空間。結果,緩和了對燃料箱配置的制約,同時易于確保油箱的容量。而且,不必為了確保油箱的容量,使燃料箱或者加油罩在腳踏板上凸出。
權利要求3的特征在于:加油蓋在大致中心位置處設有鑰匙插入孔的同時,在所述鑰匙插入孔的徑向向外的位置設有蓋轉(zhuǎn)動用旋鈕部。
即使將鑰匙插入鑰匙插入孔中,也可通過抓住旋鈕部轉(zhuǎn)動加油蓋,與抓住蓋外周面轉(zhuǎn)動相比,能提高加油作業(yè)性。
圖1為涉及本發(fā)明的機動二輪車的左側(cè)圖。
圖2為顯示涉及本發(fā)明的燃料泵的裝配狀態(tài)的俯視圖。
圖3為顯示涉及本發(fā)明的燃料泵的裝配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4為涉及本發(fā)明的發(fā)動機的立體圖。
圖5為涉及本發(fā)明的機動二輪車的立體圖。
圖6為涉及本發(fā)明的發(fā)動機的立體圖。
圖7為涉及本發(fā)明的機動二輪車后部的立體圖。
圖8為涉及本發(fā)明的機動二輪車后部的俯視圖。
圖9為涉及本發(fā)明的踏板,燃料箱周圍的側(cè)面剖面圖。
圖10為涉及本發(fā)明的加油蓋的結構圖。
圖11為涉及本發(fā)明的加油蓋的側(cè)面剖面圖。
圖12為涉及表發(fā)明的踏板及加油罩周圍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13為涉及本發(fā)明的踏板、加油罩及加油蓋周圍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其中之一)。
圖14為涉及本發(fā)明的踏板、加油罩及加油蓋周圍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其中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未經(jīng)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24309.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