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的排氣消聲器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01124273.6 | 申請日: | 2001-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4276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金英泰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英泰 |
| 主分類號: | F01N1/08 | 分類號: | F01N1/08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登河,顧紅霞 |
| 地址: | 韓國漢***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排氣 消聲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改進了的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與用于車輛的排氣消聲器裝置組合在一起,能增大車輛發動機的功率的輔助排氣消聲器,從而使得車輛的排氣消聲器系統提高從車輛的發動機排出來的廢氣的排放速度。
背景技術
在本發明技術領域中,有各種公知的車輛的排氣消聲器系統。通常,車輛是由旋轉運動所產生的驅動力來驅動的,而這種旋轉運動是利用連桿、曲軸、火花點火,和燃料—空氣混合氣受壓縮之后的膨脹所產生的直線運動轉換過來的。
如圖1所示,現有的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包括一根在工作上與車輛的發動機50相連的,用以收集燃燒后的廢氣的排氣歧管60。然后,廢氣通過一個廢氣催化凈化器70以利用廢氣催化凈化器中的催化劑來減少一氧化碳、碳水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經過還原之后的廢氣流入一輔助排氣消聲器80中,以便在一個敞開的空間內降低廢氣的壓力,然后,燃燒廢氣再流過主排氣消聲器90中的許多濾網或篩子,以便將廢氣的壓力降低至大氣壓力。
但是,當廢氣從排氣歧管60和廢氣催化凈化器70流向輔助排氣消聲器80時,這個輔助排氣消聲器會阻礙廢氣的流動并降低它的壓力,從而會使車輛發動機50的功率降低。此外,現有的輔助排氣消聲器80常常會由于氧化和銹蝕而破損。因此,在燃燒廢氣通過主排氣消聲器90排出時,噪音和有害的煙霧廢氣的比例增加了,成了污染環境的排氣消聲器系統。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了的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它消除了現有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所遇到的上述那些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的,能迅速排出燃燒廢氣的輔助排氣消聲器裝置,以便降低在其排氣管中的空氣壓力,從而能把大量的空氣吸入所述輔助排氣消聲器裝置中,進行完全的燃燒,以便消除和降低空氣的污染。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輛的排氣消聲器系統,這種系統具有一個設置在車輛的排氣消聲器系統的廢氣催化凈化器與主排氣消聲器之間的輔助排氣消聲器,該輔助排氣消聲器包括一個殼體,一種設置在該殼體內部的絕熱材料,一根插入所述絕熱材料中的管狀元件,一個設置在所述管狀元件中的具有許多孔的減壓元件,一個設置在所述減壓元件中的渦流生成元件,一對連接在所述殼體的兩側的蓋子,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管狀元件內部與所述減壓元件外部之間的諧振腔。
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并且外觀精致的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應用范圍在下面將進行的詳細描述中會很明顯。但,應該理解,給出這些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和特定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本發明,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明顯,根據這些詳細的描述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和改進。
簡言之,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該系統包括一個輔助排氣消聲器,其中有一個產生渦流的元件,用以有效地排出廢氣,從而能增大車輛發動機的功率。
附圖簡述
根據下面將給出的詳細描述和附圖,將會更加全面地理解本發明,這些附圖僅是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其中:
圖1是現有的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的透視圖;
圖2是本發明所用的輔助排氣消聲器的分解透視圖;
圖3是說明圖2中的輔助排氣消聲器的結構的局部剖開透視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中的輔助排氣消聲器的截面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截面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截面圖;
圖7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截面圖;
圖8是圖7的一個橫截面圖;以及
圖9是本發明所述輔助排氣消聲器的渦流生成元件的透視圖。
優選實施例詳述
現在請參閱附圖,以便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如圖2、3和4中所示的車輛排氣消聲器系統包括一個通過管子7連接在廢氣催化凈化器70和主排氣消聲器90上的輔助排氣消聲器1(圖1)。
如圖2、3和4所示,所述輔助排氣消聲器包括一個帶有一對設置在其兩端的蓋子8的殼體2;設置在該殼體2內部的一塊絕熱材料;一根插入所述絕熱材料中的管狀元件3;一根布置在所述管狀元件內部的具有許多孔9的減壓管4;一個設置在所述減壓管4內部的渦流生成元件6;和一個設置在所述減壓管4的外表面與所述管狀元件3的內表面之間的諧振腔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英泰,未經金英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2427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