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竹單板制作新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01117750.0 | 申請日: | 2001-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3964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黃新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新民 |
| 主分類號: | B27D5/00 | 分類號: | B27D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33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板 制作 新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幅面裝飾用薄竹單板的制作工藝的改進,屬于木材或類似材料的加工或保存的技術領域。
申請號為00132861.1的“薄竹單板的生產方法及其薄竹裝飾板”申請案中,提供了一種薄竹單板的制作方法,即采用富含水量的原竹截成一定長度,剖切成規定的寬與厚的條竹,再將所得條竹加壓膠合成竹柱體,然后直接創切薄竹單板,該方法解決了干燥條竹加壓膠合不能直接創切成薄竹單板的問題。上述申請案中同時提到原竹經存放一段時間后,含水量會降低,可采用水浸或蒸煮,使其含水率與新鮮原竹的含水率相當,這就是說原竹因存放一段時間后會失水,在制作薄竹單板時,必須補水至相當于新鮮原竹的含水量,但在實踐中,新鮮原竹的含水率也會因具體砍伐時間及竹令等條件的差別而不同。另外,新鮮原竹到底存放多長時間、含水率降低到“多少”才必須采用浸水等方式補水措施呢?這些都是在生產實踐中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明確原竹含水率在什么范圍內能滿足用于刨切薄竹單板,盡可能簡化因貯存原竹失水而要增設補水的設備及不必要的勞動支出,以降低成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薄竹單板制作新工藝,包括原竹截成一定長度,并剖切成規定的寬及厚的條竹,→膠合加壓成竹柱體→直接刨切成薄竹單板,其特征是原竹的含水率在25%和25%以上。
新鮮原竹在場地堆放不太長的一段時間后,雖然原竹會失去一部分水,但仍達到25%以上,因此仍可直接用于制作薄竹單板的原材料。本文所述原竹含水率是指原竹的水份重與該原竹烘干后的干重的百分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效果:
1、明確了原竹的含水率只要在25%以上,就可直接用于制作薄竹單板,這樣就擴大了原竹制單板的含水量范圍,克服了原技術中刨切薄竹單板一定要新鮮原竹或含水量相當的原竹。
2、在實踐中,新鮮原竹貯存若干天,雖會失去一部分水,但只要貯存時間不要太長,含水率一般會在25%以上,因此一般只要測定一下含水率,如含水率在25%以上,就不必一定進行浸水等補水手續,從而減少水浸或蒸煮設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竹柱體的立體結構圖。
圖中符合說明:
1、條竹??2、竹柱體??3、薄竹單板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取含水率25%以上毛竹,并將它截成一定長度E,例如1250,2470mm,剖切成扁平條竹1,它的寬度1為3~7mm,厚度h為20~40mm,條竹的寬與厚的二個側面都應平整,在較扁的一面涂膠并疊合,它疊合后的寬度應達到設定的長度L,疊合后的條竹放入壓機內,同樣另外對條竹1涂膠,使其寬度與上一次的相等,即L長,并把它疊放在第一個已經置于壓機內的條竹上,……如此反復,一直加到設定的高度H為止,冷后一小時使其粘合,在冷壓時,竹條內的水份被擠出一部分,該水份遇到竹面的膠便會發生固化,使條竹粘在一起,并成為長為E、寬為L、高為H的竹柱體2(圖1),加壓結束脫膜后,在潮濕的環境下放置一晝夜,目的是使固化更徹底,固化后可在常溫下直接刨切,刨切的厚度h1,它可按需要調節,例如0.14~1.8mm,再經防霉處理,干燥即為薄竹單板③成品。
原竹的含水率與薄竹單板的成品率高低有明顯的相關性,經實驗結果如下:含水率在70-100%時,薄竹單板的成品率在70%以上,含水率在25-70%之間,成品率在50-70%之間,如含水率在25%以下,成品率明顯降低,約在45%以下,所以刨切薄竹單板的原竹含水率應控制在25-100%之間,而最佳含水率在70-100%之間,也即為本人于2000年11月10日申請的(申請號為00132861.1)提出的技術特征:采用富含水量的原竹。而本次具體提出了含水率的范圍,這顯然又是一個技術進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新民,未經黃新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177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