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馬錢子風濕散有效
| 申請號: | 01114363.0 | 申請日: | 2001-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398599A | 公開(公告)日: | 2003-02-26 |
| 發明(設計)人: | 鎮水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鎮水清 |
| 主分類號: | A61K35/78 | 分類號: | A61K35/78;A61K9/14;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黃文韜 |
| 地址: | 437021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錢子 風濕 | ||
技術領域??馬錢子風濕散屬于由植物材料組成的治療風濕或類風濕疾病的藥品。
背景技術??申請人認為風濕或類風濕亦是常見病、多發病,目前藥品市場上類同的藥物為數不少,尤其是涉到以馬錢子為主要組份構成的風濕藥物。這些藥物偏熱或偏寒、毒副作用大、藥勁單一。為了驗證本申請的新穎性,申請人曾進行了專利文獻檢索,初步查閱到的相關文件已有十余篇,如《一種治療類風濕的藥物》(申請號:96122290),《風濕膠丸》(申請號:98111602),《一種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的特效藥》(申請號:97104088),《治痹膏》(申請號:96121445),《痛痹寧搽劑》(申請號:97107971)等等,申請人認為這些治療風濕、類風濕的藥物與本申請案雖然在治療目的和療效方面是一致的,但配方和制備方法是不相同的,且這些公開的藥物中多為丸劑、膏劑或洗搽劑,這些是構成本申請具有專利可能性的依據。另外,亦進行了市場調查,未發現有與此相同的藥物公開出售,也未獲得相同的藥物配方和制備技術公開的信息。
發明內容??本發明馬錢子風濕散應能克服通常治療風濕病癥藥物偏熱或偏寒、毒副作用大、藥勁單一和不能兼顧的缺陷;且能達到療效高、價格低的目的治療風濕病的藥物是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馬錢子風濕散由下列重量比的藥材組成:制馬錢子55重量份,制川烏40重量份,制草烏40重量份,制鱉甲40重量份,宣木瓜40重量份,川牛膝40重量份,紅花10重量份。
馬錢子風濕散除依據2000年版《藥典》炮制法和“等量遞增稱取法”外,并按照以下工藝流程進行制備:(1)經篩選新鮮無霉變、無蟲蛀的藥材;(2)馬錢子的炮制,取馬錢子55重量份,按其與水的重量比為1∶8,將馬錢子置于水中浸泡10天,每2天換水1次;爾后去皮、切片曬干;按其與砂為1∶2混勻,置于鐵鍋中烘炒至干枯;呈棕褐色或深褐色;去砂;粉碎;經80目過篩,呈細粉狀;即為粉狀制馬錢子。(3)取川烏、草烏、鱉甲、宣木瓜、川牛膝各40重量份,紅花10重量份,按《藥典》規范的方法分別進行炮制,經粉碎過篩成80目細粉,則加工成制川烏、制草烏、制鱉甲、宣木瓜、川牛膝和紅花粉,分別存儲,備用;(4)按“等量遞增法”稱取制川烏、制草烏、制鱉甲、宣木瓜、川牛膝和紅花粉,并將之與制馬錢子粉相混合均勻,再次過篩;(5)按每包6克稱取,經包裝、印字即成。
藥理實驗證明:本散劑配方中馬錢子通絡散結,消腫定痛為君,制川烏、制草烏溫經散寒痹止痛為臣,木瓜舒筋和胃化濕、紅花養血和血為佐,川牛膝補益肝腎,引藥,制鱉甲養陰散結亦防二烏之熱為佐使。
為了確保本品的質量,發明人曾進行了顯微鑒別,將之置于顯微鏡下觀察:非腺毛單細胞、基部膨大似石細胞,壁極厚、木化;石細胞近無色或淡黃綠色。呈類長方形、類方形,壁厚,紋孔較稀疏;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或橄欖形、直徑約至60um,具3個萌發孔,外壁有齒狀突起。
為驗證本發明的療效,申請人對418例患者分三批進行臨床試驗,現將其結果分述如下:
第一批試驗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102例患者,患者多系因外感六淫之邪,營衛氣血失調,臟腑陰陽內傷,痰濁瘀血內生引起全身各大小關節疼痛、腫脹、麻木或關節屈伸不利,晨僵及兼癥皮膚硬化、紅斑、皮下結節等臨床癥狀,定患者為102例為治療組,另選102例為對照組,患者的疾病癥型包括濕熱型、風寒濕型、痰濕瘀血型,分別具有一個月至20年以上的病史,每晚服本散劑2-6g,視病情輕重而定,本次試驗定15天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后,治療組有效率為90.19%,對照組有效率為58.82%。
第二批試驗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98例患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闡明,患者多系與遺傳免疫感染,環境因素等有關,定患者98例為治療組,另選取98例為對照組,患者從脊柱活動功能受限制柱強直或駝背畸形固定病情輕重不等,他們分別包括早、中、晚三期,每晚服散劑2-6g不等,視病情輕重而定,本次試驗定15天為一療程,經三個療程治療后,脊柱活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轉,治療組有效率為97.95%,而對照組有效率為48.60%。
第三批試驗是治療坐骨神經痛患者218例,患者系因脊柱疾患,脊椎管內疾患,骨盆疾患,及臀部藥物注射的位置不當等引起單側下肢沿坐骨神經走向出現疼痛,視病情每晚服本散藥2-7g不等,本次試驗定7天為一療程,218例患者治療一個療程后,有效率為99.54%,治愈率為82.5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鎮水清,未經鎮水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143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有機物催化熱解法制備單壁納米碳管的提純方法
- 下一篇:蓄電池的傳感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