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解石油固體菌劑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1113881.5 | 申請日: | 2001-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2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培軍;張海榮;姚德明;姜昌亮;馬學軍;許華夏;郭書海;張春桂;楊桂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9K3/32 | 分類號: | C09K3/32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許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解 石油 固體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降解石油固體菌劑的制備方法。
關于污染土壤的治理,九十年代以來,生物修復技術在我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不同類型的石油(稀油、高凝油、特稠油和稠油)污染土壤,如高含量落地原油及油泥用物理化學方法回收石油后,產生的油泥廢棄物,經過物理化學處理,由于高溫和化學提取劑的作用,自然界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已很少存在,土壤理化性質被徹底改變,還有化學浸提劑的殘留等,為生物修復技術的應用增加了難度。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主要有原位處理和異位處理兩類,原位生物處理方法是在受污染地區直接采用生物修復技術;原位生物修復由于環境條件不易控制,所以處理周期長,但費用低,適合大面積輕度污染的土壤。異位生物修復技術是將受污染土壤運輸到特定工程地點進行生物修復。這種方法可保證生物降解的較理想條件,因而對污染土壤處理效果好,還可防止污染物轉移,被視為一項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處理技術。以上兩種技術都離不開微生物及其酶的功能,因為對于被污染的土壤和環境生態系統,微生物具有修復功能,可以恢復環境的本來面貌。
土著微生物降解有機化合物有巨大的潛力,是生物修復的基礎。當土壤遭受有機物污染后,對于土著微生物實際上就自然地存在馴化選擇過程,其中一些特異的微生物在污染物的誘導下產生分解污染物的酶系,進而將污染物降解轉化。但有時土著微生物遇到特殊情況,也會使生長速度受到抑制,代謝活性不高,此時添加外來微生物也許會發揮“先鋒生物”的作用。
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實際上不存在單一的有機化合物,它包括直鏈烴、環烴和芳香烴等,還沒有單一微生物能具有降解所有這些污染物的能力,另外,生物降解通常是分步進行的,在這些過程中包括了多種酶和多種微生物的作用,一種酶或微生物的產物可能成為另一種酶或微生物的底物,因此在污染土壤的處理中,必須考慮接種多種微生物或者激發多樣的土著微生物,以協同降解作用使不同類型的石油(稀油、高凝油、特稠油和稠油)污染土壤,特別是較難處理的稠油和特稠油污染土壤及回收石油后的廢棄油泥均有理想的處理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由多種微生物合成的、協同作用強、降解能力大的降解石油固體菌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真菌菌種,具體為:真菌中毛霉1株,青霉1株,曲霉1株,木霉1株和白腐真菌2株,分別取所述屬中一株,經斜面培養、搖瓶培養、固體培養得單一固體培養物,將每種單一固體培養物等量混合均勻制得成品;具體操作步驟為:
(1)斜面培養:采用所述菌種,用常規方法制備的馬鈴薯培養基,將菌種接到準備好的試管中斜面上,在25~28℃培養5~7天,待孢子形成備用;
(2)搖瓶培養:上述斜面培養菌種均采用馬鈴薯綜合培養基,培養基pH為自然,稱取去皮、切成小塊的馬鈴薯200~220g,加水煮25~30min后,過濾,上清液定容至體積為1000ml,然后加入葡萄糖或蔗糖18~20g,磷酸二氫鉀1.0~1.2g,硫酸鎂1.4~1.6g,Vb微量;將所述馬鈴薯綜合培養基分裝到300~500ml容積的三角瓶中,每瓶裝量為75~150ml,在1個大氣壓下滅菌20~30min,冷卻至室溫~45℃,然后在無菌室中接種,即將斜面培養好的菌體轉移到搖瓶中,置于搖床上,調節搖床速度120~125轉/分鐘,25~28℃培養5~7天,待孢子長好后進行固體培養;
(3)固體培養:固體培養基成分為高壓滅菌后的麥麩或稻糠、稻殼和鋸末,稻殼∶麥麩或稻糠∶鋸末比例為3∶1∶1,將搖瓶中的液體培養菌體倒入上述采用的馬鈴薯綜合培養基中混合均勻,此液代替水分,與滅菌后的麥麩或稻糠、稻殼和鋸末固體培養基混合均勻,使含水率50-60%,于25~28℃室內培養5~7天,即得單一固體培養物;
將每種單一固體培養物等量混合均勻即制得成品,或將單一固體培養物風干,在常溫下分別保存,臨用前等量混合均勻制得成品;
所述毛霉1株為高大毛霉;所述青霉1株為產黃青霉;所述曲霉1株為棕曲霉;所述木霉1株為綠色木霉;白腐真菌2株分別為黃孢原毛平革菌和采絨革蓋菌。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1138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