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本體聚合用催化劑、氣相聚合用催化劑、使用該催化劑的聚合方法及使用該催化劑制得的烯烴聚合物無效
| 申請號: | 00809370.9 | 申請日: | 2000-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358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7-10 |
| 發明(設計)人: | 貞嶼孝典;金丸正實;太田剛;船橋英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出光石油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8F4/654 | 分類號: | C08F4/654;C08F4/658;C08F10/00;C08F2/02;C08F2/3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宏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本體 聚合 催化劑 相聚 合用 使用 方法 烯烴 聚合物 | ||
1.一種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它是用于在氫的存在下使α-烯烴化合物進行本體聚合的催化劑,其特征在于,它是通過使下述的(A)~(C)成分接觸而制得的催化劑,所說的(A)~(C)成分是:
(A)一種由(a)、(b)、(c)組成的固體催化劑成分;
(a)鎂化合物、
(b)四氯化鈦、
(c)苯二甲酸二烷基酯,該烷基表示碳原子數3~20的直鏈狀烴基或支鏈狀烴基,
(B)有機鋁化合物;
(C)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有機硅化合物
(R1)(R2CH2)Si(OR3)(OR4)?????????(1)
在通式(1)中,R1表示碳原子數3~12的脂環式烴基,R2表示碳原子數3~20的支鏈狀烴基,R3和R4表示碳原子數1~20的烴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在上述(C)成分中的R1是環戊基或環己基。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上述的(C)成分是環戊基異丁基二甲氧基硅烷或環己基異丁基二甲氧基硅烷。
4.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上述的(C)成分是通過下述反應式而獲得的有機硅化合物,該反應式為;
在反應式中,R1、R2、R3和R4的定義與通式(1)中的R1、R2、R3和R4相同。
5.如權利要求1~4的任一項中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其催化活性在600Kg/g?Ti以上。
6.如權利要求1~5的任一項中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上述的(A)成分是通過進一步與作為(d)成分的四氯化硅接觸而獲得的固體催化劑成分。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上述的(A)成分是通過依次地實施下述工序①~③而獲得的固體催化劑成分,所說工序為:
①使(a)鎂化合物與(d)四氯化硅接觸的工序;
②與(c)苯二甲酸二烷基酯(該烷基表示碳原子數3~20的直鏈狀烴基或支鏈狀烴基)接觸的工序;
③在高溫狀態下與(b)四氯化鈦接觸的工序。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本體聚合用催化劑,其特征在于,上述的(A)成分是通過依次地實施下述工序①~④而獲得的固體催化劑成分,所說工序為:
①使(a)鎂化合物與(d)四氯化硅接觸的工序;
②與(c)苯二甲酸二烷基酯(該烷基表示碳原子數3~20的直鏈狀烴基或支鏈狀烴基)接觸的工序;
③在高溫狀態下與(b)四氯化鈦接觸的工序。
④在用烴類溶劑洗滌之后,再向其中添加(b)四氯化鈦并在高溫狀態下接觸的工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出光石油化學株式會社,未經出光石油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809370.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