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方法,及進行該方法的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00809307.5 | 申請日: | 2000-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356962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7-03 |
| 發明(設計)人: | S·瑞麥克;D·勞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默克專利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13/34 | 分類號: | C01B13/34;C01B13/18;B01J4/04;B01J10/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龍傳紅 |
| 地址: | 德國達***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霧 分解 噴霧干燥 方法 進行 設備 | ||
1.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在一個垂直或水平建造的設備中,
a)在耐熱鋼板的外管(2)內安裝反應管(1),方式為在兩個管之間形成環形空隙,其中:
b)霧化系統(3)位于管的一端,且氣體出口(4)位于另一端,而
c)一個或多個套管連接管(5)引入到環形空間中,任選的是在霧化系統的高度上或者在所述設備的長度上分布,和
d)如果需要,氣體入口槽或噴嘴(6)和(7),在某些情況下也是氣體燃燒器的形式,在霧化系統高度上引入到反應管中。
2.根據權利要求1的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所述反應管由耐熱多孔材料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和2的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所述反應管由最高耐熱1200℃且孔徑為1-5微米的多孔材料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和2的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耐熱多孔材料由耐熱金屬合金或合適的陶瓷材料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1和2的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所述反應管由耐熱燒結金屬、金屬網或金屬無紡介質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1的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所述霧化系統由噴嘴板組成,霧化能量通過壓電陶瓷振蕩器傳遞到噴嘴板。
7.根據權利要求6的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設備,特征在于,所述噴嘴板有直徑為10-40微米的孔。
8.反應管,它由透氣多孔材料組成,所述材料最高耐熱1200℃,孔徑為1-5微米。
9.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方法,特征在于,氣體通過套管連接管(5)進入由反應管(1)和外管(2)形成的環形空間,引入的氣體通過反應管的多孔材料流入反應空間,導致形成離開套管表面的氣流,防止形成的顆粒在該表面上沉積。
10.噴霧熱分解或噴霧干燥方法,特征在于,一種金屬鹽的溶液或懸浮液、或者金屬鹽的混合物的溶液或懸浮液、或者包含含金屬化合物(例如金屬氧化物)的懸浮不溶顆粒的金屬鹽溶液,通過霧化系統(3)按要求的化學計量比,以單分散形式的細分散形式引入到反應管(1)中,所述霧化系統由一種噴嘴板組成,通過一種壓電陶瓷振蕩器向其傳遞能量,在這里它遇到通過反應管的多孔壁流入的預熱氣體,形成具有均勻顆粒尺寸分布的粉末,并在反應管末端與氣流一起排出,或者在這里通過提供另外的工藝能量使之產生分解或在氣流中反應,其中,所述反應可以是放熱的,形成的顆粒產品與氣流一起在反應管末端排出。
11.根據權利要求9和10的方法,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熱反應過程中,所述反應管壁通過從外部通入的氣體不斷冷卻。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方法,特征在于,代替所述霧化系統,一個或多個單部件或多部件噴嘴可以用作霧化器。
13.根據權利要求9-12的方法,特征在于通過用氧化劑燃燒一種氣體來提供另外的工藝能量,其中,或者空氣從外面通過套管連接管(5)提供,燃氣通過氣體連接管和入口槽(6)和(7)從內部加入,或者
燃氣從外部(5)加入,空氣通過氣體連接管和入口槽(6)和(7)從內部加入,或者
電加熱通過套管連接管(5)提供的空氣,流過多孔壁與通過氣體連接管和入口槽(6)和(7)加入的燃料氣流發生放熱反應,提高反應溫度。
14.根據權利要求9-13的方法,特征在于,獲得了平均顆粒尺寸為0.1-10微米的粉末材料。
15.根據權利要求9-14的方法,特征在于,所獲得的粉末材料不含有硬團聚體。
16.根據權利要求9-14的方法,特征在于,所獲得的粉末材料的任何希望的成分的分子量分數與前體溶劑中的相應分子量分數相比,偏差最大為1.5%,以前體溶液中的相應分子量分數為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默克專利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默克專利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80930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溶劑萃取方法
- 下一篇:使用吸附物質對N-亞硝基羥胺的穩定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