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輪胎的無鋼絲胎圈無效
| 申請號: | 00807910.2 | 申請日: | 2000-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351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5-29 |
| 發明(設計)人: | P·迪里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米其林技術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C15/00 | 分類號: | B60C15/00;B60C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偉 |
| 地址: | 法國克萊***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輪胎 鋼絲 | ||
1.一種輪胎,安裝在一輪輞上,該輪輞座與旋轉軸形成一個0≤γ≤16的夾角γ,該輪輞的輪輞凸緣具有圓形鉤,該輪胎具有一個用二側壁(2)和一至少一胎體加強件(1)連接到二無胎圈鋼絲的胎圈(3)上的側面,該胎體加強件由至少一個加強元件的簾布層構成,并在每個胎圈(3)內具有一子午面形狀,該形狀是從外側向內側軸向和徑向彎曲,形成一軸向內邊緣,位于朝徑向和軸向內側開口的夾角內,該夾角的一個邊平行于該旋轉軸線,最大為25,在每個胎圈(3)內,所述胎體加強件(1)由至少一個第一連續輔助層(6)至少在徑向外側和軸向內側加強,該輔助層(6)包括由與圓周方向成+2.5和-2.5之間夾角的不可延伸加強件構成的至少一簾布層(61、62、63),其特征在于該胎體加強件還由一個第二連續輔助層(7)徑向外側和軸向內側加強,該第二輔助層(7)具有至少一個由不可延伸徑向加強元件構成的簾布層,該兩個輔助層具有基本平行于該胎圈內該胎體加強件的子午面形狀的子午面形狀,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輔助層的徑向上端離旋轉軸線的距離至少分別等于所述軸線與對應安裝輪輞凸緣離所述旋轉軸線最遠點之間的距離的0.96倍和1.20倍。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胎體加強件子午面形狀的中心線與該胎圈外壁之間的橡膠的厚度,在等于該胎圈與該輪輞接觸長度的整個長度上,由該胎圈與該輪輞座之間的共同長度減小,至少等于該胎體加強件最大軸向寬度的0.02%。
3.根據權利要求2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輔助簾布層軸向內端離該赤道面的軸向距離大致等于該軸向內端與胎圈內的該胎體加強件之間的軸向距離。
4.根據權利要求3的輪胎,其特征在于,在該胎圈(3)內該胎體加強件(1)的子午面形狀由第一凹圓弧AB徑向和軸向向外形成,該圓弧AB在B處由第二凸圓弧BC相切地延伸,所述第二圓弧BC可由直線段CD切向地延伸,D是該胎圈(3)內該胎體加強件(1)的端點。
5.根據權利要求4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凹圓弧AB的徑向外端A,是該圓弧AB與側壁(2)內該胎體加強件(1)的凸子午面形狀的相切點,它首先徑向距離該旋轉軸線的距離等于該圓的半徑,該圓是輪輞凸緣離該軸線最遠的點的幾何軌跡,并且其次,軸向距離該赤道平面一數值,該數值在輪輞寬度增加10%和輪輞寬度減小10%之間,所述圓弧AB的曲率半徑,相對于赤道面的軌跡和旋轉軸線的兩軸線,具有與輪輞鉤曲率中心相同的坐標。
6.根據權利要求4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胎體加強件形狀第一圓弧AB的長度在零置之間,在胎圈(3)內的該胎體加強件(1)的子午面形狀直接從該第二凸圓弧BC開始,并最大等于一圓弧長度,該圓弧的徑向下端B可以是所述圓弧與該旋轉軸線的垂線相切的切點。
7.根據權利要求4至6之一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與該第一圓弧AB在B相切的第二圓弧BC具有一曲率半徑,該曲率半徑在最小值5mm和最大等于側壁(2)內的該胎體加強件(1)子午面形狀的曲率半徑之間,該午面形狀的曲率半徑測量于該形狀和該第一圓弧AB之間相切點A,所述最大值是當該第一圓弧AB具有零長度時所用的半徑值。
8.根據權利要求4至7之一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胎體加強件的子午面形狀的軸向內邊緣,或者包括直線段CD附加于其上的該第二圓弧BC的一部分,或者包括圓弧BC的一部分,該邊緣是位于一角度的該子午面形狀的一部分,該角度由形成在S的該第二圓弧BC切線并與旋轉軸線成25°的一半線,和平行于該旋轉軸線的一半線確定,其起點S是該第二圓弧BC與取向為25°的該半線的切點。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之一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輔助層(6),在其軸向內端與該胎體加強件(1)的該邊緣所位于的角度的頂點S之間,由一最低厚度的橡膠混合物與該第二輔助層分離開,該橡膠混合物的厚度是面向兩相鄰簾布層(1)和(61)的壓延層的兩厚度之和,在該頂點S和徑向上端之間,該非結合厚度是前述最小厚度的1.0之1.8倍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輪胎,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輔助層(7),在其徑向上端和軸向內端之間,最好由一低厚度與該胎體加強件(1)和該第一輔助層(7)分離,該厚度是相鄰層的壓延層兩厚度之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米其林技術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米其林技術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80791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