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毛條疵點儀無效
| 申請號: | 00267005.4 | 申請日: | 2000-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456157Y | 公開(公告)日: | 2001-10-24 |
| 發明(設計)人: | 蔡建和;王曉萍;李康;顧曉斌;周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21/88 | 分類號: | G01N21/88;G01N21/892 |
| 代理公司: | 江蘇省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夏平 |
| 地址: | 21000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毛條 疵點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毛條生產加工中檢測其疵點的檢測裝置。
毛條疵點的數量和種類均和毛條加工成紗及紡織服裝面料的質量有著重大關系。疵點的檢測是毛條加工質量控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紡織行業的勞動生產力、加工現代化水平均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毛條加工和毛紡制品廠仍然采用手工檢測的力法檢測毛條疵點,嚴重滯后于現代化生產的發展,落后于國際先進技術。概括起來,當前國內毛條疵點的手工檢測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毛條的疵點有幾類,現行方法是每類均要檢測不同的樣點,檢測工作量大。
2、現行檢測毛條疵點采用的是上光源,由于反光,造成疵點判別的不準確。
3、完全的人工操作,檢測結果的人為誤差較大。
4、受人工檢測效率的限制,疵點檢測單位用的是每米或每克,計量單位較小,不能客觀代表大批貨物的加工質量,國際上用的計量單位是每100克或每KG,因此,國內的檢測結果與國外檢測結果之間沒有可比性,出現質量問題時,容易引起爭議。
除了國內目前采用的手工檢測方法外,國外目前采用的是機樹牽伸成毛網后,檢出疵點的方法,其使用的毛條疵點儀主要由機架、牽伸裝置,調速系統及工作燈和鏡燈組成,被檢毛條由牽伸裝置牽引成薄薄網狀,通過工作燈照射,由操作者人工觀察辨別毛條疵點,并根據類別將疵點分別記錄在記錄本上。此方法與國內力法相比,具有人為誤差小,檢測效率高的特點,但由于測試時是用人工進行疵點計數,使得動作繁瑣,易出現差錯,檢測時操作者動作多,操作不方便,且最終還需人工統計,不能自動累加,影響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準確度高,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毛條疵點儀。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毛條疵點儀,其特征在于在毛條疵點儀上設置電子計數器,該電子計算器由控制按鍵、微處理器及顯示器組成,各控制按鍵及顯示器做在同一面板上設置在毛條疵點儀機架操作面的一側,各控制按鍵K與串并轉換集成塊IC1相連,串并轉換集成塊IC1的串行輸出RXD、TXD與微處理器IC2的對應串行輸入口RXD、TXD相連,IC2的輸入輸出口P14—P17分別與行顯示驅動器IC3—IC7的數據輸入端口相連,IC2的輸入輸出口P10—P13分別與IC3—IC7的片選信號端相連,IC2的中斷信號端INT0、INT1與列顯示驅動器IC8的輸入端相連,行顯示驅動器IC3—IC7的數據輸出與兩位數碼顯示器IC9—IC18的輸入端相連,列顯示驅動器IC8的數據輸出均與兩位數碼顯示器IC9—IC18的公共端相連,微處理器IC2的數據口P00—P07接打
本實用新型利用一對轉速不同的羅拉,直線牽引毛條,選擇適當的牽伸比,使牽引出的毛條成薄薄的網狀。在毛網的背后設置適當的燈光,可使操作者清晰的辯別出毛條疵點的類別。辯別出的毛條疵點由電子計數記錄,并最終打印結果。本實用新型電子顯示疵點種類和數量,共可計數疵點類別5種,以ABCDE表示,ABCDE的內容由操作者自定義。每種疵點可計數0-99,每批檢測完后用打印機打印出檢測結果,疵點數量的計數備有增減按鈕,可便于操作過程中誤輸入的糾正,每批結束,另行檢測下批時可用清零按鈕清零。由于電子顯示計數系統的設計,大大減少了操作者檢測時的動作和不便,極大地提高了檢測準確度和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機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計數器電原理圖。
如圖1、2,本實用新型首次在毛條疵點儀1上設置電子計數器2,該電子計算器由控制按鍵K、微處理器及顯示器組成,控制按鍵K的個數根據毛條疵點的類別來確定,通常有3—5個,各控制按鍵K及顯示器做在同一面板上設置在毛條疵點儀1機架操作面的一側,各控制按鍵K與串并轉換集成塊IC1(型號可為74HC164)相連,串并轉換集成塊IC1的串行輸出RXD、TXD與微處理器IC2(型號可為89C51)的對應串行輸入口RXD、TXD相連,IC2的輸入輸出口P14—P17分別與行顯示驅動器IC3—IC7(型號可為CD4511)的數據輸入端口相連,IC2的輸入輸出口P10—P13分別與IC3—IC7的片選信號端相連,IC2的中斷信號端INT0、INT1與列顯示驅動器IC8(型號可為ULN2003)的輸入端相連,行顯示驅動器IC3—IC7的數據輸出與兩位數碼顯示器IC9—IC18的輸入端相連,列顯示驅動器IC8的數據輸出均與兩位數碼顯示器IC9—IC18的公共端相連,微處理器IC2的數據口P00—P07接打印機S。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如下:
當被毛條網通過工作燈照射時,操作人員觀察其疵點,當發現疵點,根據它的類別按相應的控制鍵K,微處理器IC2就自動記錄下來,并在顯示器IC9—IC18上顯示。同時,微處理器IC2根據記錄到不同類別的疵點數分別自動疊加,最后由打印機S打印出疵點結果,效果十分理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未經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670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深孔內膛質量檢測裝置
- 下一篇:電子鎖的驅動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