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變壓式排風道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00266603.0 | 申請日: | 2000-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459390Y | 公開(公告)日: | 2001-11-14 |
| 發明(設計)人: | 林潤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潤泉 |
| 主分類號: | E04F17/02 | 分類號: | E04F1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陽***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壓 風道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樓房共用排風管道,特別是一種各樓層間不串煙、不串味的變壓式排風道結構。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180711Y公開了一種變壓式排氣道,它由主管道和設置在其內壁上的導向管、變壓部件組成,導向管的排氣通道與主管道上的進氣口相連通,上述變壓部件的上端板所處位置高于所述導向管的出氣口所處的位置,上述結構就使得從下而上的煙氣或氣體流在流經導向管與變壓部件之間的空間時,流速加快,起到變壓作用,會使導向管出氣口處為負壓或零壓,但由于導向管出氣口低于變壓部件的上端板,因此向上快速流動的煙氣流或其它氣體流會因導向管出氣口上邊排氣道突然增寬,而在導向管出口處產生氣流渦流現象,從而影響煙氣或其它氣體的排放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會在排氣導向管排氣口處產生氣體渦流現象的變壓式排風道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解決方案是,它由氣體排放管道和設置在其內壁上的排氣導向管、氣流變壓部件組成,所述排氣導向管設置在所述氣體排放管道位于上述氣流變壓部件對面或側面的內壁上,并與所述氣流變壓部件之間保留有氣體流通空間,所述排氣導向管的排氣通道與所述氣體排放管道壁上的進氣口相連通,其特點是,所述排氣導向管的排氣口所處的位置,高于所述氣流變壓部件頂部所處的位置。所述排氣導向管的排氣口所處位置高于所述氣流變壓部件頂部所處位置后,可使自下而上流動的煙氣流或氣體流到達、躍過氣流變壓部件頂部后,即可在流動中向較寬的氣體排放管道內壁方向擴散,使尚未明顯減慢流速的氣流通過上述排氣導向管排氣口處,這樣既保證了該排氣口處為負壓或零壓,同時也不會使氣流在此處形成渦流,從而提高了氣體排放效果。上述排氣口高出氣流變壓部件頂部的高度以略有高出為宜,但高出的高度較大時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為了節省材料,上述氣流變壓部件至少是由一個面板構成。當它由正面板和下部導流板構成一體結構時,這兩塊板可以為平面板,也可至少有一塊為弧面板,兩者連接部位可以是具有折彎棱(尖角)的形狀,也可以是弧面形。當上述正面板、下部導流板以及兩者連接部位均為弧面形時,就成為一整塊弧面板狀的氣流變壓部件,此時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然,上述氣流變壓部件可以設置有兩個側面板,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增設頂面板,該頂面板可以為水平板、傾斜平面板、弧面板等。上述兩個側面板也可以為弧面板。
為了方便制作和部件安裝,最好使上述氣流變壓部件兩側中至少一側與相應一側的所述氣體排放管道的內壁之間保留有間隙,即一定間距,該間距一般以其不會被內壁卡住,伸手安裝方便為宜。
上述排氣導向管可以為彎頭狀導向管;由正面管壁、底壁和兩個側壁構成的導向管(即簸箕形導向管);或者是具有底部封閉板的弧面管等。所述氣體排放管道的橫斷面形狀可以為矩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或長圓形等。
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結構,排氣導向管的排氣口位置高于所述氣流變壓部件的頂部所處位置,既能使得排氣導向管的排氣口處為負壓或零壓,又不會使煙氣或氣體在此處形成渦流,排氣口處氣流渦流現象的排除,可以消除自下而上的氣流對排氣口處排放煙氣或氣體的擾動,因此其優點是,排氣效率得以明顯提高,煙氣、氣體排放效果較好。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流變壓部件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流變壓部件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流變壓部件的第三種種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流變壓部件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排氣導向管位于氣流變壓部件側面時的橫斷面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氣體排放管道橫斷面為圓形時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排氣導向管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流變壓部件兩側緊貼在氣體排放管道內壁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排氣導向管的位置大幅度高于氣流變壓部件所處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潤泉,未經林潤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666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除味裝置
- 下一篇:配置不同滴液機構的染料滴液計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