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效旋風回轉反吹扁袋復合式除塵器無效
| 申請號: | 00248215.0 | 申請日: | 2000-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445796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9-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來時;李世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來時 |
| 主分類號: | B01D46/02 | 分類號: | B01D46/02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苑祥 |
| 地址: | 05001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旋風 回轉 反吹 復合 除塵器 | ||
本實用新型屬于氣固分離技術,具體地說是對現有除塵設備的改進,特別適合于從含有高濃度粉塵氣流中高效回收粉塵的場合。
隨著工業化進程,發電、鋼鐵、水泥等行業均涉及大量含塵氣體的處理工藝,其中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污染,也包括必須的制粉工藝的需要。除塵器則是處理工藝中的關鍵。目前,對含高濃度粉塵氣流的處理常規應用的設備主要是反吹扁袋式和離心回轉式,后者還可細分為旋風回轉和多管回轉式等。以上各類設備在除塵工序中均有相當的作用,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缺點,為充分發揮其優勢,在實際工藝中常將其多臺串并連來使用,雖然可以取長補短得到最終的效果,但往往造成工藝路線長,占地面積大,能耗多等等缺點。因此,本發明人曾將兩類設備進行了復合式設計成為旋風回轉反吹扁袋復合式除塵器《ZL98212642.5》在該項設計中采取了將旋風回轉式除塵器和反吹扁袋式除塵器直接串聯在一起,利用兩個裝置外殼夾層形成套裝內通風風道,從而將反吹扁袋式收塵器設計成上進風式結構,同時還形成粗細粉沉降的復合式通道,從而大大提高了整機的功能和效率,充分地利用了兩種類型機構的特點,形成高濃度大處理量的設計方案。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對于高濃度粉塵,特別是粗粉含量較大的其處理效果較差,處理過程中配套反吹系統不適應等問題還須進一步的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對旋風回轉反吹扁袋復合式結構進行的改進,以提高對高濃度塵源的處理能力和效率,防止因部件損壞而產生的事故。
所改進的復合式結構中蝸殼箱設計在整個外殼體的中間偏上部位,這樣就直接減短了內引風道的長度等于減少了引風阻力。這對于高濃度塵源,特別是濃度高于600克/m3的塵源處理就占有較大的優勢。同時還在蝸殼箱總引風口的部位加設了可以調節葉片角度的百葉窗結構,這樣就可通過調整百葉空各片的下傾角,使高濃度的塵源中的粗粉料得到較強的沉降速率,有效地截獲塵源中的主要成分,大大有利于提高收粉的效率。在以上改進的基礎上可以形成有益高效除塵方案,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處理成本,改進方案中采取內循環反吹風的結構。具體的措施是從引風口所貫通的潔凈室中設置反吹引風分岔管,通過一管狀空氣過濾器將潔凈室中的氣體直接做為反吹氣源引入反吹風機。這樣不但可以減少附屬氣源設置,而且可以直接利用除塵后的氣源,簡化裝置。同時可將增設的除塵效果報警裝置的采樣探頭直接設置在管式空氣濾清器中構成一個完整的監控系統。這不但可以隨時記錄除塵后排空氣體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個別扁袋破損造成設備帶病運行,從而保證了設備安全高效的運轉和警示設備的檢測與維修。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如何實現的: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上蓋,2為旋臂式反吹機構,2A為反吹機構的驅動機構,2B為反吹風機,2C為管式空氣濾清器,2D為引風分岔管,3為潔凈室,4為花板,5為引風口,6為外殼,7為內筒體,8為蝸殼箱,8A為切向進風口,8B為葉片角度可調式百葉窗,8C引風旋道,9為濾袋,9A為濾袋支架,10為過濾室,10A為細粉落灰箱,10B為細粉出口,11為粗粉環形沉降通道,11A為粗粉落灰箱,11B為混合粉出口,L1、L2為γ-射線料位計。
附圖1給出改進后裝置的完整結構示意圖清晰地表明了蝸箱殼8的進風口8A的位置向上移至了殼體6的中部偏上位置,使得引風內通道阻力變小。在進風口8A處設置的葉片角度可調節式的百葉窗8B,使得高濃度含量的粗粉可以在進風口8A處獲得合理向下加速沉降的動力,從而有效地加快粉塵進入蝸殼箱8后沉降速率,對提高整機除塵效率而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為進一步提高沉降分離的效率,特別在蝸殼箱8上端的內循環引風通道上設置有螺旋引風環路8C,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提高效率的改進方案。
本裝置的結構決定所收集的粉塵不允許停留時間過長,而且落灰箱10A、11A內的貯灰也不能太多。因而在落灰箱10A、11A外設置了γ-料位計L1、L2,當料位貯存至一定高度時可根據料位計L1發出的信號啟動卸灰閥。當內貯粉灰卸到一定高度時再根據料位計L2發生的信號關閉卸料閥,以保證粉塵對出粉口密封度的要求。如果采用電磁式卸料閥結合自動監控電子線路就可以實現對料位的自動控制,實現本機的連續作業。本機設計中采用兩個落灰箱10A、11A錐形套裝結構,其中細粉落粉箱10A的出粉口10B設置在混合粉落粉箱11A內,細粉出粉口10B即混合粉出粉口11B之上。也可以根據實際操作的需要將兩個出粉口設為分離式通道分別收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來時,未經李來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482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