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0239697.1 | 申請日: | 200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454060Y | 公開(公告)日: | 2001-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耀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金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08 | 分類號: | B21D37/08;B21D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折彎 成形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折彎成形裝置,特別指一種可確保成型產品的結構品質與尺寸精度,且成型產品的折彎高度大、彎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的折彎成形裝置。
現有折彎成形裝置1可參考圖1,其主要包括彼此相對平移滑動的折刀2及打板3。在成形時,由于工件與折刀2間的相對滑動極大,使成形后的產品表面極易因高度磨擦而產生損傷,且在彎折處附近極易內陷而產生成形缺陷。另外,現有折彎成形裝置1在運用于折彎高度較大的產品上時,極易因成形過程中的高度抖動而造成產品的兩側邊變形。而且,現有折彎成形裝置1的折刀2是緊貼工件表面的,所以不能向內傾斜,否則將卡住產品而造成產品無法脫料取出,因此,現有折彎成形裝置1無法成形彎折角度小于九十度的產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確保成型產品的結構品質與尺寸精度,且成型產品的折彎高度大、彎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的折彎成形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主要是由折刀、打板、托板及翻板組成的。該打板大致呈長方體板狀且位于折刀內側,打板與折刀之間相隔特定距離,該距離大致等于翻板的厚度且可靠托板來調節控制以適用于不同厚度的翻板。該托板的頂部由內而外依序形成一支撐段、一抵靠段及一斜坡段,支撐段上形成有一沉頭螺孔,可用螺釘通過該螺孔將托板與打板固定結合在一起,該抵靠段是略高于支撐段而與支撐段之間形成落差的。該翻板在成形前是平置在折刀頂面上的,而成形時則轉動并滑入打板與折刀之間一段距離。翻板的內側面中央形成一個用于解決工件成形后在開模時翻板不易倒下的問題的斜槽,而外側面形成兩個相同形狀,用于防止翻板翻起時發生不當干涉的斜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可確保成型產品的結構品質與尺寸精度,且成型產品的折彎高度大、彎折角度可小于九十度等優點。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現有折彎成形裝置及工件在成形后的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及工件在成形前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的托板的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的翻板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及工在成形時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及工件在成形后的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及工件在成形后且處于開模過程時的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另一實施例及折彎高度較大的產品的剖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又一實施例及彎折角度小于九十度的產品的剖視圖。
請參考圖2,本實用新型折彎成形裝置10主要是由折刀20、打板30、托板40及翻板50組成的。
該打板30大致呈長方體板狀且位于折刀20內側,打板30與折刀20之間相隔特定距離,該距離大致等于翻板50的厚度且可靠托板40來調節控制以適用于不同厚度的翻板50。
請一同參考圖3,該托板40的頂部由內而外依序形成一支撐段42、一抵靠段44及一斜坡段46。支撐段42上形成有一沉頭螺孔48,可用螺釘(圖上沒有標示)通過該螺孔48將托板40與打板30固定結合在一起。該抵靠段44是略高于支撐段42而與支撐段42之間形成落差的。
請一同參考圖4,為了解決工件成形后在開模時翻板50不易倒下的問題,在該翻板50的內側面中央形成一斜槽52。翻板50的外側面形成兩個相同形狀,用于防止翻板50翻起時發生不當干涉的斜槽54及56。上述翻板50的倒下與干涉問題,因屬本技術領域的一般運用,所以在這里就不作詳細說明。
請一同參考圖2、圖5及圖6。成形前,翻板50是平置在折刀20頂面上的(請參考圖2)。當打板30向下運動時(請參考圖5),工件將一同運動并帶動翻板50以折刀20的尖角為支點沿著圖5箭頭A的方向轉動。當翻板50旋轉到終點并且滑入打板30與折刀20之間一段距離時(請參考圖6),左右兩塊翻板50及打板30即構成一U形框,同時將工件折彎成形。
請參考圖7,當工件成形后開模時,打板30向上運動,托板40的抵靠段44將抵頂翻板50并帶動翻板50向上運動。當翻板50底面高于折刀20頂面時,該翻板50只靠托板40的抵靠段44支撐,此時靠翻板50的重心位置與抵靠段44間的差異設計(翻板50的重心位置在較外側),且在翻板50的重力作用下,翻板50將以托板40的抵靠段44為支點沿著圖7箭頭B的方向轉動并向下倒而完成脫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金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富金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3969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