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0238534.1 | 申請日: | 2000-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438268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7-04 |
| 發明(設計)人: | 蔡偉華;蘇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環隆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P6/00 | 分類號: | H02P6/00;H05K3/3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萬學堂 |
| 地址: | 臺灣省南投縣草屯***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達 控制器 組合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穩固架撐兩層以上的電路板,且兼具有電性作用、以及具防震及吸收熱脹冷縮的變形量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
一般電路的設計十分復雜,當將線路裝配于電路板上時,該電路板的體積必定相當大,所以,有一種在將線路轉為電路板上時,將電路板設計成雙層的結構,如此,可有效縮小電路板的體積。
而一般雙層的電路板,其為使兩電路板可相隔適當距離(高度),一般做法是利用銅柱并搭配螺絲予以達成,如此,不但具有相當的穩定度,更使其穩固結實,但是,這種只藉由銅柱連接相隔的電路板的做法,只有架撐的作用而己,對于電路的效用并沒有幫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穩固架撐兩層以上的電路板,且兼具有電性作用、以及具防震及吸收熱脹冷縮的變形量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是指一種可穩固架撐兩層以上的電路板,有兼具有電性作用、以及具防震及吸收熱脹冷縮的變形量的組合裝置,其包含有多層電路板,其特征在于:多個緩沖連結柱連接上、下電路板,且該緩沖連結柱呈垂直立放,并在中段形成有一轉折部,藉該轉折部的彎折設置,更可強固緩沖連結柱本體的強度。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進行詳細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組合側視圖。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該無刷馬達控制裝置器10包含一控制模組11及一功率模組12,該控制模組11與功率模組12間連接有多個緩沖連結柱13及多個銅柱14。
該緩沖連結柱13為金屬材質制成,其是連接在該控制模組11與功率模組12兩上、下電路板之間的信號端Ⅰ或Ⅱ上,且該緩沖連結柱13是呈垂直立放,并在中段形成有一轉折部131。
該銅柱14是連結架撐在控制模組11與功率模組12兩上、下電路板間的接地端Ⅱ上,且該銅柱14是呈立放,并藉螺絲141配合墊片142鎖結固定。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在組裝使用時,首先,當結合該控制模組11以及功率模組12兩上、下電路板時,將形成有該轉折部131的緩沖連結柱13底部,以焊接方式焊固在該功率模組12的信號端Ⅰ或接地端Ⅱ,而該銅柱14則依預設位置也以焊接方式焊接在適當處的接地端Ⅱ,然后,將該控制模組11擱置于功率模組12頂部,再分別以焊接方式將該緩沖連結柱13頂端焊固在該控制模組11的信號端Ⅰ或接地端Ⅱ,以及利用該螺栓141及墊片142將該控制模組11鎖固于銅柱14頂部,如此,就完成該無刷馬達控制器10的控制模組11與功率模組12兩上、下電路板的組合,同時,該銅柱14與緩沖連接柱13及其轉折部131不但具有架撐、定位防震以及可吸收熱脹冷縮的變形量的作用,使該控制模組11與功率模組12能穩固相間距適當距離(高度),且該緩沖連接柱13的設置,更有電性連接的效用。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該無刷馬達控制器10雖只設置有控制模組11以及功率模組12兩層電路板而已,當然,也可藉由該緩沖連結柱13以及搭配銅柱14的架撐功用,而可運用在兩層以上的電路板(例如三層、四層等),在此不再多繪制圖式。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無刷馬達控制器組合裝置,其功效如下:藉由該緩沖連結柱13及其轉折部131的彎折設置,搭配以往既有的銅柱14架撐作用,不但可提供一穩固且牢實的支撐作用,使兩電路板間(也就是該無刷馬達控制器10的控制模組11及功率模組12),可獲致良好的定位及防震效果以及兼具吸收熱脹冷縮的變形量,同時,該緩沖連結柱13架撐在控制模組11與功率模組12的信號端Ⅰ及接地端Ⅱ上,更有電性連接的雙重作用,所以,本實用新型可廣用于各種多層電路板上,不但使用方便且兼具架撐、防震、吸收熱脹冷縮及電性連接的功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環隆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環隆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385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