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后景監視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0222875.0 | 申請日: | 2000-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419102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2-14 |
| 發明(設計)人: | 成祠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祠高 |
| 主分類號: | B60Q1/50 | 分類號: | B60Q1/50;B60Q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技大學專利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呂建平 |
| 地址: | 61002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后景 監視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汽車倒車時,能夠觀測車尾后面背景情況的監視裝置。
汽車駕駛人員駕駛現有的汽車倒車,對于貨車,通常是將頭從車窗伸出向后側轉并結合安置在車窗外兩側的倒車鏡觀測車后面的情況進行倒車,對于小汽車和客車,駕駛人員通常是根據安置在車窗外的倒車鏡和安置在駕駛室內的觀后鏡觀測車后面的情況倒車。對于上面所說的這兩種情況,在緊靠車尾的后面都存在一個駕駛人員不能觀察到的盲區,只是盲區的范圍大小不同而異,再加之倒車鏡和觀后鏡顯示車尾障礙物的準確性不高,直觀性不強,使駕駛人員不能真實準確地觀察到車尾后面的背景情況,因此,汽車倒車時常發生倒事故,重者將車后面的人擠壓致傷或致死,或撞擊致傷或致死;輕者將車后面的物體損壞,或將車體本身損壞。特別是在倒車空間狹窄、環境復雜或夜間等情況下倒車,則更容易發生倒車事故。另外,設置在駕駛室外的倒車鏡極易被損壞,增加了維修費用與維修事項。
針對現有汽車在倒車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在汽車上裝備后景監視裝置,使駕駛人員在倒車時能真實清楚全面地觀察車尾后面的情況,從而避免由于車尾后面的情況不明而發生的倒車事故。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通過裝備具有以下技術方案的裝置來實現。
汽車后景監視裝置主要由攝像鏡頭、光電轉換器、自動控制器、顯示器和電源構成,攝像鏡頭安置在可觀測車后景的位置,顯示器安置在駕駛人員能方便觀察的位置,自動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與光電轉換器的信號輸出端電連接,其輸出端與顯示器的信號輸入端電連接,電源為光電轉換器,自動控制器和顯示器提供運行所需的電源。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還采取了以下技術措施。
上述方案中的所述攝像鏡頭采用紅外線攝像鏡頭,以便在夜間或黑暗的環境也能清楚地觀察車后景。
上述方案中的電源為汽車本身自帶電源,不需另外配備電源。
為了使攝像鏡頭在不工作時得到保護,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鏡頭保護蓋,以及與鏡頭蓋相配套的鏡頭蓋啟閉機構。
為了使包括鏡頭、鏡頭蓋,鏡頭蓋啟閉機構在內的整個攝像鏡頭組件得到保護,免受雨水、灰塵的侵害,將攝像鏡頭組件安置在保護罩內,保護罩上設計有與鏡頭相匹配的攝像口。
為了能使攝像鏡頭保持清潔的狀態,在鏡頭蓋與鏡頭相對的一側設置有鏡頭刷。鏡頭刷可在鏡頭蓋開啟和關閉的過程中分別對鏡頭擦拭。
上面所述得的鏡頭蓋啟閉機構可由一端設計有凸緣結構且能軸向移動的伸縮桿和安置在銷軸上一端與鏡頭蓋相固置的杠桿構成,其凸緣結構部分與杠桿接觸作用。鏡頭蓋在伸縮桿凸緣結構部分與杠桿的作用下平行擺動脫離攝像鏡頭,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復位蓋置在攝像鏡頭上。也可通過設計復位彈簧,該復位彈簧的一端應與杠桿相連接,其作用方向與伸縮桿凸緣結構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使鏡頭蓋復位蓋置在鏡頭上。
為了使駕駛人員從顯示器上看到的車后景像左右位置與自己面向前方的實際左右位置一致,在光電轉換器、自動控制器和顯示器中的一處將傳輸物景左右位置信號的接線相互換位。
本實用新型屬于組合式發明創造,其構成部件都是已有的成熟技術,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就是將這些已有技術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完成特定的實用新型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將車后景像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經處理后再轉換為光信號,還原為車后的景像,使駕駛人員直觀地觀看車后的情況,避免發生倒車事故。在本實用新型中,攝像鏡頭最好采用紅外線攝像鏡頭,在無可見光的夜間或黑暗的環境下也可看清車后的情況,發揮裝置的作用,避免發生倒車事故。光電轉換器將攝像鏡頭獲得的車后景物光轉換成電信號。光電轉換器可采用電子管式攝像管,也可采用CCD半導體攝像板。自動控制器自動完成光電轉換過程中的色平衡、中心重合、增益,以及電子管式攝像管的電子束控制、亮度控制等工作。顯示器把經自動控制器處理后的電信號還原為圖像。該圖像與人直接面向后方看到的景像左右方向相反,即與人面向前方所感覺的后方景像方向一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祠高,未經成祠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228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用節能電飯鍋
- 下一篇:限速限位同步傳力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