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在回轉泵軸與泵殼之間的集裝式雙端面機械密封件無效
| 申請號: | 00220829.6 | 申請日: | 2000-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436699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6-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鯤;姚黎明;曹旺順;吳兆山;方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04D29/08 | 分類號: | F04D29/0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3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轉 之間 集裝 端面 機械 密封件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密封裝置。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用在回轉泵軸與泵殼之間的機械密封件。
在用于輸送各類流體介質的回轉泵中,為了阻止回轉機械輸送的流體介質沿回轉軸與機械殼體之間的縫隙泄漏,必須設置密封。現有技術中,已有采用端面密封,也即將旋轉軸與殼體之間的縫隙密封轉化為其自身的旋轉環與靜止環端面間的密封。這種結構形式雖然具有泄漏量少、自動補償等優點,但用在輸送含有顆粒、纖維、易堵塞、易結晶、海水等介質的泵類中,效果很不理想,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由于提供預緊力和補償力的彈簧直接與介質接觸,若遇有顆粒沉積、纖維堵塞、介質結晶腐蝕等,都將造成彈簧失去彈性而導致密封失效。
2、該類機械密封都是采用部件分裝,其安裝復雜、難度大,可靠性難以保證。
3、為了實現對流體介質的壓力平衡,使非平衡型機械密封成為平衡型機械密封,必須以改變機械密封的安裝尺寸和外形尺寸為前提。
4、現有的用在潛水泵和潛污泵中的機械密封都是非平衡型機械密封,其使用條件是介質壓力不大于0.6Mpa,承受反壓能力更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用在回轉泵軸與泵殼之間的集裝式雙端面機械密封件,以簡便安裝、提高工作可靠性、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用在回轉泵軸與泵殼之間的集裝式機械密封,無需改變安裝尺寸和外形尺寸,方便地實現對流體介質的壓力平平衡,使非平衡型機械密封成為平衡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由雙動靜環構成前、后兩級雙端面密封。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
a、設置由可相對轉動的軸套和端蓋構成的基座,在所述軸套外周,以壓簧為中心,其兩側依次為與軸套形成密封的動環,與動環形成相對轉動的靜環;
b、由密封套、端蓋、靜環、以及動環構成封閉的壓簧腔;
c、在所述壓簧腔的前端面上設置前壓板,在其后端面設置后壓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前級密封的動環尾部,設置凸起的軸套臺階,形成該動環位于泵體密封腔中的的后端面。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的壓簧被封閉在壓簧腔中,與被輸送的介質完全隔離,從而保證壓簧不會因輸送介質中的泥沙、顆粒、纖維、結晶等堵塞而失效。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工作可靠性,也由于避免了介質的腐蝕而延長使用壽命。
2、本實用新型中前壓板和后壓板的設置,大大提高了其承受正、反向壓力的能力。
3、本實用新型中設置的軸套臺階,使其前級密封中的動環因而具有后端面,后端面同樣承受介質壓力,這一壓力與來自前端的介質壓力進行抵消。因而,本實用新型作為平衡型機械密封件,可工作在高壓介質中。同時,無需改變安裝尺寸及外部形狀。
4、本實用新型為集裝式結構,組裝精度預先得以調整,用戶只要將其整體推入回轉泵密封腔內,擰緊連接螺栓即可完成安裝,操作簡單快捷,密封安裝成功率高。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以下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上步描述。
實施例:
參見附圖,本實施例由雙動靜環構成前、后兩級雙端面密封。
設置由可相對轉動的軸套1和端蓋2構成的基座,在軸套1外周,以壓簧3為中心,其兩側依次為與軸套1形成密封的動環4、5,分別與動環4、5形成相對轉動的靜環6、7。其中包括前級動環4、后級動環5和前級靜環6、后級靜環7。
如圖所示,由密封套8、端蓋2、靜環6、7、以及動環4、5共同構成封閉的壓簧腔9。在壓簧腔9的前端面上設置前壓板10,在其后端面設置后壓板11。
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可工作在高壓介質中的平衡型機械密封件。如圖所示,相對于前級密封的前級動環4尾部,設置凸起的軸套臺階12,形成該動環4位于泵體密封腔13中的的后端面14。后端面14同樣承受介質壓力,這一壓力與來自前端的介質壓力進行抵消。因而成為平衡型密封件,無需改變安裝尺寸及外部形狀。
為了加強潤滑,減少密封端面的磨損,在封閉的壓簧腔9內,注入有潤滑油,并設置循環油泵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未經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208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波高傾斜一體化傳感器
- 下一篇:粉碎、脫粒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