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細粉分離器無效
| 申請號: | 00220131.3 | 申請日: | 2000-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425711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4-04 |
| 發明(設計)人: | 俞方如 | 申請(專利權)人: | 俞方如 |
| 主分類號: | B04C5/00 | 分類號: | B04C5/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江南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郭豐海 |
| 地址: | 214125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離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粉分離裝置。具體說,是火力發電廠制粉系統中從風粉氣流中分離出細煤粉的細粉分離器。
目前,火力發電廠制粉系統中的細粉分離器,其上、下段分別為圓柱形和圓錐形。其中的圓柱段由內、外筒體構成,該圓柱段的上端一側有切向進口。借助于該切向進口實現內、外筒體間的一次切向離心分離,從而將風粉混合氣流中的細煤粉分離出來。由于這種細粉分離器只能實現一次切向離心分離,在經過一次分離后的風粉混合氣流中,仍含有大量的細煤粉,無法再次分離,使得排除的乏氣含粉量較高,分離效率不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細粉分離器,這種分離器排除的乏氣煤粉含量低,分離效率高。
本實用新型的細粉分離器,包括外筒體和內筒體,內筒體的下部置于外筒體的上部內,外筒體的上端借助于頂板與內筒體的外側面相封接,其上端一側有進口,該進口的中心線與內、外筒體相切。外筒體的下端接有錐形筒。內筒體的上端一側有乏氣口,下端與該乏氣口相通。其結構特點是內、外筒體間有螺旋形回轉片,該螺旋形回轉片的一邊與內筒體的外壁相封接,另一邊與外筒體內壁間有間隙。
為進一步提高分離效率,本實用新型的細粉分離器的內筒體下端內腔自下而上依次裝有導流葉輪和百葉輪式二次回收裝置。
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細粉分離器內、外筒體間有螺旋形回轉片,風粉氣流以切向進入后,沿筒壁自上而下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把煤粉分離出來,落入集粉斗中。強化了一次離心分離,提高了分離效率。又由于增設了導流葉輪和百葉輪式二次回收裝置,經過一次分離后的的風粉混合流向著下錐體內壁流動,然后又以圓錐底點逆向流動,并以螺旋線旋轉上升,而依次進入旋流導流葉輪和百葉輪式二次回收裝置,實現第二次分離。這樣,就使排出的乏氣含粉量大大降低,提高了分離效率。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細粉分離器剖視示意圖。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細粉分離器含有外筒體6和內筒體7,內筒體7的直徑小于外筒體6,內筒體7的下段置于外筒體6的上段內。外筒體6的上端有螺旋形頂板5,該頂板的內、外邊分別與內筒體7的外圓和外筒體6的上端相焊接。外筒體6的上端一側留有進口2,該進口的中心線與內、外筒體7和6相切。內、外筒體7和6間有螺旋形回轉片1,該螺旋形回轉片與內筒體7相鄰的一邊焊接在內筒體7的外壁上,而與外筒體6相鄰的一邊則與外筒體6內壁間留有間隙。內筒體7的上端留有防爆門3,其一側加工有乏氣口4。外筒體6的下端接有上大下小的錐形筒10,錐形筒10的下端安裝一集粉斗11。
為進一步提高分離效率,在內筒體7下端內側自下而上依次安裝一導流葉輪9和二次回收裝置8。其中的二次回收裝置8為百葉輪,該百葉輪的中心為一圓管,圓管的上、下端各裝一法蘭,借助于該兩法蘭將若干葉片安裝在圓管的周圍,并使葉片與法蘭面的垂直線夾角為120°。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風粉混合氣流以切向進入進口2后,沿筒壁自上而下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把煤粉分離下來,落入集粉斗11中。與此同時,這股自上而下旋轉的風粉混合流向著下錐體10內壁流動,然后又從下錐體10底點逆向流動并以螺旋線旋轉上升,進入內筒體7下端的旋流導流葉輪9,以一定的旋轉強度在百葉輪式二次回收裝置8中把進入內筒體7的部分煤粉再次分離出來。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分離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俞方如,未經俞方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2013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