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子保險柜無效
| 申請號: | 00218337.4 | 申請日: | 2000-07-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439522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7-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志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志鵬 |
| 主分類號: | E05G1/00 | 分類號: | E05G1/00;E05B4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06 江西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 保險柜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腦密碼控制的保險柜。
存放貴重物品的保險柜,傳統的有機械保險柜,它是以鑰匙配合機械密碼為開鎖手段,由于鑰匙容易被仿被盜,亦容易遺失或忘鎖,特別是賓館、機場、車站、海濱浴場等臨時寄存小件貴重財物的場,人員進出雜,因此安全性差,除此,由于機械密碼是固定的,保險柜如易人使用,就失去保密性,亦導致安全性差。隨著當今電子工業的迅猛發展,高檔的電子產品已逐步進入社會各個領域,因此,機械保險柜已無法滿足人們的心理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不用鑰匙、門鎖開啟用電腦控制、密碼可以任意設定、開啟指令自動顯示、簡單明了、方便用戶使用的電子保險柜。
控制系統包括主控制電路、按鍵電路、電源電路、電機執行機構、數碼顯示電路、門開關、強制開鎖器,其中按鍵電路、電源電路、強制開鎖器的輸出端分別接入主控制電路,主控制電路的輸出端又分別接入門開關、電機執行機構、數碼顯示電路。控制系統設置在柜門內側,并由內蓋板復蓋。
主控制電路采用最新科技產品專用單片微處理器DN2608電腦作為自動控制系統,可由使用者任意設定6位數密碼,具有自動反應啟始狀態、密碼設定、開閉鎖裝置及輸入錯誤時暫停狀態的功能。DN2608的具體功能有:
①實現對按鍵行線的掃描輸入;
②讀取按鍵列線的掃描輸入,從而判別按鍵信號,分別作為密碼存入其內容存儲單元,或核對密碼的正確與否,確定是否開鎖;
③實現對數碼管顯示的段控制,使6位數碼管進行輪流動態顯示。
④分別實現對6位數碼管的位控制,從而使各數碼管能根據電腦指令顯示正確的內容;
⑤實現對電機A16轉與不轉的控制,在需要轉動時,確定電機A16正確的正、反轉向;
⑥讀取柜門2的開關狀態信號;
⑦讀取門鎖的開關狀態信號
按鍵采用12鍵之鍵盤,為0-9之數字鍵及二個同標功能之消除鍵。并設有外接電源和備用電源。強制開鎖裝置用在密碼忘記或主電源及備用電源皆失效進開鎖。電機執行機構采用轉距2.5kg/cm并經過減速30轉/分的WJ永磁電機,具有起動電流小,轉距大,可靠性高,壽命長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電腦密碼取代機械密碼控制開鎖,密碼可任意設定,使竊賊無法獲得開鎖工具和密碼,其軟件有防盜功能,當密碼輸入錯誤時,微電腦即將電路鎖閉,柜門無法打開,當使用者關上柜門后忘了按鍵輸入密碼時,電腦將以上次輸入的密碼自動將門鎖閉,解決了忘鎖之憂。提高了易人使用的安全性,克服了傳統產品專人專用的不足,它操作簡易,應用廣泛,與同類產品對比,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是理想的保管財物用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保險柜門打開、內蓋板拆去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正面視圖。
圖3為控制系統電器結構方框圖。
圖4為電器原理圖。
圖5為電機執行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6為門開關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的府視圖。
按上述附圖實施例下面將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電子保險柜(參見圖1-7)的柜體1、柜門2用3mm冷軋鋼板,表面靜電噴塑。柜門2正面裝有門拉手10和按鍵板4、門拉手10旋轉在強制開鎖孔中。控制系統設在柜門2內側與內蓋板之間,包括主控制電路、按鍵電路、電源電路、電機執行機構、數碼顯示電路、門開關、強制開鎖器。按鈕電路、電源電路、強制開鎖器的輸出端分別接入主控制電路,主控制電路的輸出端又分別接入門開關、電機執行機構、數碼顯示電路。
主控制電路由主控板5上的專用集成塊DN2608、晶振Y1、電容C1、C6、C7、電阻R7組成。
按鍵電路是按鍵板4上的專用壓電按鍵3×4一套。
電源電路是由電源控制棒3、電源座7內的電源變壓器、整流全橋一套、濾波穩壓塊N17805、控制二極管V1、V4、V5、三極管V6、V10、電阻R3、R4、R5、R6、電容C3、C4、C5、備用電源架8中的備用電源BT1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志鵬,未經李志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183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