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混合式冷藏暖藏兩用箱無效
| 申請號: | 00207626.8 | 申請日: | 2000-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422596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3-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萬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萬輝 |
| 主分類號: | F25B21/04 | 分類號: | F25B2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5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式 冷藏 兩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把壓縮機制冷而產生的熱量與半導體制熱而產生的冷量相互交換利用的裝置。
現在市場上所見的冷藏暖藏兩用箱,其冷藏部分均采用壓縮機制冷,而暖部分又均采用電熱絲加熱,這種產品有兩個缺點,首先,暖藏部分采用電熱絲加熱,一旦控溫電路出問題,可能導致溫度過高,發生火災,其次,冷藏部分采用壓縮機制冷而帶出的熱量不能被用于提高暖藏部分的制熱能力,效率不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合式冷藏暖藏兩用箱,它具有安全、不會出現溫度過高導致火災的特點,同時壓縮機制冷而產生的熱量與半導體制熱而產生的冷量又相互交換利用,提高制冷效率和制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在混合式冷藏暖藏兩用箱的冷藏室內設置吸熱用的蒸發器,在暖藏室里設置放熱交換器,在冷藏室及暖藏室外設置綜合換熱器和壓縮機,蒸發器的一端與綜合換熱器相連接,蒸發器的另一端通過壓縮機與綜合換熱器相連接,放熱交換器通過制熱器與綜合換熱器相緊密接觸,制熱器是由至少一塊熱電堆組成,熱電堆又稱半導體制冷片,當溫度高于150℃時,其內部的焊接點會斷開,停止工作,壓縮機和制熱器分別同控制電路相電氣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蒸發器和壓縮機均通過綜合換熱器與制熱器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接通電源后,控制電路開始工作,分別向制熱器和壓縮機供給工作電流,由于壓縮機使冷媒在蒸發器、壓縮機及綜合換熱器之間循環流動,蒸發器從冷藏室內吸取熱量,通過壓縮機將熱量傳送到綜合換熱器上,如此下去,冷藏室內的熱量不斷減少,溫度降低,達到制冷的目的,制熱器從綜合換熱器上吸取熱量,將熱量傳送到放熱交換器上,再散發到暖藏室中,如此下去,暖藏室中的熱量不斷增加,溫度升高,達到制熱的目的,當綜合換熱器溫度低于環境溫度時,它從空氣中吸取補充熱量,當綜合換熱器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時,它將多余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去,由于壓縮機帶到綜合換熱器上的熱量與制熱器從綜合換熱器上吸熱而產生的冷量互相交換利用,也就提高了壓縮機的制冷效率和制熱器的制熱效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不會出現溫度過高引起火災,效率高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圖。
圖中:1.冷藏室;2.暖藏室;3.蒸發器;4.放熱交換器;5.壓縮機;6.制熱器;7.綜合換熱器;8.控制電路。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設置在冷藏室1內的蒸發器3,設置在暖藏室2內的放熱交換器4,設置在冷藏室1及暖藏室2外的壓縮機5和綜合換熱器7,結合圖2可知,蒸發器3的一端與綜合換熱器7相連接,蒸發器3的另一端通過壓縮機5與綜合換熱器7相連接,放熱交換器4通過制熱器6與綜合換熱器7相緊密接觸,制熱器6是由至少一塊熱電堆組成,壓縮機5和制熱器6分別與控制電路8相電氣連接,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蒸發器3和壓縮機5均通過綜合換熱器7與制熱器6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接通電源后,控制電路8開始工作,分別向制熱器6和壓縮機5供給工作電流,由于壓縮機5使冷媒在蒸發器3、壓縮機5及綜合換熱器7之間循環流動,蒸發器3從冷藏室1內吸取熱量,通過壓縮機5將熱量傳送到綜合換熱器7上,如此下去,冷藏室1內的熱量不斷減少,溫度降低,達到制冷的目的,制熱器6從綜合換熱器7上吸取熱量,將熱量傳送到放熱交換器4上,再散發到暖藏室2中,如此下去,暖藏室2中的熱量不斷增加,溫度升高,達到制熱的目的,當綜合換熱器7的溫度低于環境溫度時,它從空氣中吸取補充熱量,當綜合換熱器7的溫度高于環境溫度時,它將多余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由于壓縮機5傳送到綜合換熱器7上的熱量與制熱器6從綜合換熱器7上吸熱而產生的冷量互相交換利用,也就提高了壓縮機5的制冷效率和制熱器6的制熱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萬輝,未經劉萬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076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