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不受降雨強度影響的遙測雨量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0207125.8 | 申請日: | 2000-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453456Y | 公開(公告)日: | 2001-10-10 |
| 發明(設計)人: | 齊運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齊運生 |
| 主分類號: | G01W1/14 | 分類號: | G01W1/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680***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不受 降雨 強度 影響 遙測 雨量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象、水文測站對自然液態降水的實時測量,尤其是能提高降雨強度大時的測量準確性。
目前,公知的同類測量裝置有:翻斗式、定量式、水導式、虹吸式等。其在降雨強度增大時,相對誤差亦增大。只能達到國家氣象局對此項目測量的近期技術指標——相對誤差小于±5%。還不能達到相對誤差小于±2%的遠期目標。造成相對誤差隨降雨強度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當測量容器滿水后,必須排空才能進行下一周期的測量。在排水過程中降入的雨被漏計入。因每次排空時間基本相同,漏測的雨量與降雨強度成正比。故相對誤差隨降雨強度增大而增大是現有儀器存在的缺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存在排水時漏測的。因而不受降雨強度影響的遙測雨量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測量容器由多個斗形容器排成輪狀,輪轉工作(圖一),相鄰容器間有溢流口(5),雨水經進水換向漏斗(4)控制可在處于A、B兩個相鄰位置的容器間轉換。消除雨強造成的誤差是在上述機械結構和動作控制程序相配合才能達到的。動作過程是:在A筒滿水后雨水溢流到無水的B筒;B筒內水量達最小測量單位(0.1毫米)的一半時,進水換入B筒;待溢流停止后,容器步進一位,換向漏斗跟進到A位,原A筒進入排水過程。這樣就把容器的排空與降雨的流入分割開,也就消除了降雨強度對誤差的影響。
上述方法消除了動態誤差,使測量準確度主要與容器的制造精度有關。制造容量準確的容器并無困難,再加上有直觀可靠的微調機構,完全可以達到相對誤差小于±2%的目標。且不受降雨強度影響。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但實用新型不受此限。
圖1實施例之一的示意圖;
圖2光電測量方法原理圖;
圖3實施例之二的示意圖;
圖中1、2、3及1′、2′、3′分別為各感應點;4是進水換向漏斗;5是溢流口;A、B為兩個容器位置;C為容器組;6、7為排水口。
實施例之一:(圖1)測量容器由十個以上(圖中為16個)的斗形容器排成輪狀。C為其軸,每斗容器為0.3毫米降水量(約為9.5立方厘米)。進水換向漏斗(4)在“輪狀”容器組的后上方。其下方為斗的A、B兩個停留位置。
動作過程:(1)初始狀態時,進水漏斗出口在B位置斗上方。(2)降雨量達0.05毫米時,第一感應點(1)光電接收器輸出信號,計數一次。(3)雨量0.15毫米時,第二感應點(2)光電接收器輸出信號,計數一次,并控制各斗步進一位,原B位置斗進到A位置,同時進水漏斗出口跟進到A位置。(4)雨量0.25毫米時,第三感應點(3)光電接收器輸出信號,計數一次。(5)雨水滿后溢流到B位置斗,達0.05毫米時除計數一次外還將進水漏斗出口轉換到B位置斗。以后循環重復工作。
溢流法除可達到容量精確外,還把測量點提前半個測量單位(0.05毫米雨量)。這正符合氣象規范對人工觀測雨量的讀數要求——精確到0.1毫米,百分位四舍五入。因此,本實用新型測量點設置在0.05,0.15,0.25……毫米降雨量位置,最小起測量為0.05毫米,也是技術特點之一。
感知水深的方法用光電法:每個容器的不與其它容器相接的兩個側面,由透光材料制成外凸形,光源和光電管分置兩邊,使其在有水時構成一個凸柱透鏡,改變原光路,在光電管上得到信號。原理如圖2所示,
其中上面為原光路示意圖。下面為有水時光路示意圖。采用此法可避免塵土的影響。
實施例之二:(圖3)把容器數減為兩個,兩筒間有互相溢流口,其上部有進水控制漏斗口(4),兩筒分別有可控制排水口(6、7)。動作過程與實施例之一相似。
本實施例之一的容器組(C),每次的停止位置相同,調整停止位置即可調整每斗的容量,在實際使用中易調整、且穩定。容器的步進更換需要啟、停平穩,可采用馬爾它機構。此實施例可用于地面固定測站。
實施例之二沒有輪轉排水的優點,但由于其上口面積相對較小,擺動對精度的影響較小,故而適于舶載測站。雖有下口排水法的需經常維護的問題,但亦不失為一種優良設計,故仍提供參考。
本實用新型測量精度和相對誤差均達到國家氣象局的遠期規劃標準。解決了相對誤差隨雨強增大而增大的關鍵技術問題和排水問題。四舍五入計數亦符合觀測規范,并與人工觀測值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齊運生,未經齊運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0712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