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無效
| 申請號: | 00205732.8 | 申請日: | 2000-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4071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0-11-22 |
| 發明(設計)人: | 姚德康;李紹敬;周錫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16F7/00 | 分類號: | F16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服務公司專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永安 |
| 地址: | 1000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剪型 鉛合金 減震器 | ||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減震消能器件,特別涉及于一種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
現有的減震器件多為橡膠減震器或彈簧減震器等,但這類減震器件均不同程度存在位移量大,低溫減震性能差,易老化,壽命短及造價高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特研制出一種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
本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的技術方案是:它主要由鉛合金主件(1),上傳力板(2),中傳力板(3),下傳力板(4),側傳力板(5)和封閉裝置(6)構成,在鉛合金主件(1)的上端,中部、下端和側面分別裝設有上傳力板(2),中傳力板(3),下傳力板(4)和側傳力板(5),并在上、下傳力板(2)、(4)與中傳力板(3)之間的鉛合金主件(1)周圍裝設有封閉裝置(6),而上、下傳力板(2)、(4)與中傳力板(3)之間保持有偏心距離。所述上、下傳力板(2)、(4)與中傳力板(3)之間保持的偏心距離為0.1-1.5d,d為鉛合金主件(1)的直徑。所述的側傳力板(5)固定在上、下傳力板(2)、(4)上。在所述側傳力板(5)的中部和在中傳力板(3)的伸出端分別裝設有連接件(8)。所述鉛合金主件(1)為兩部分,分別固定在上、中傳力板(2)、(3)和中、下傳力板(3)、(4)之間;或在中傳力板(3)中開一通孔,使兩部分的鉛合金主件(1)合為一個整體。在上傳力板(2)的下表面、下傳力板(4)的上表面及中傳力板(3)的上下表面分別設有圓環,用于嵌固鉛合金主件(1),而所述圓環用焊接、螺栓連接、嵌固、整體加工或鍛造等分別固定在上、中、下傳力板(2)、(3)、(4)上。所述封閉裝置(6)是由兩組圓環構成或由兩組斷面為圓形或方形的密繞的彈簧構成,或由兩側光面管或波紋管構成。所述封閉裝置(6)是分別嵌固在上、中、下傳力板(2)、(3)、(4)相應表面上的槽口上,或在鉛合金主件(1)的外邊固定一圓環,再將圓環固定在上、中、下傳力板(2)、(3)、(4)的相應表面上,圓環的內徑與封閉裝置(6)的外徑相等或稍大。所述鉛合金主件(1)的化學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鉛90-100%,其它合金元素鋁(Al)、鎳(Ni),銻(Sb)和錫(Sn)中的一種或兩種元素的組合為10-0%。并在上傳力板(2)、下傳力板(4)與中傳力板(3)之間設有連接螺桿。
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是一種性能良好的減震消能元件。它可以應用在建(構)筑物結構的柱間支撐、框排架節點以及設備與結構的連接節點等處。當結構遭遇地震時,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在動力荷載的反復作用下,可減少傳到結構上的震動能量,從而提高結構或設備的抗震能力。我們曾做了大量實驗,結果表明:“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滯回曲線豐滿,具有良好的耗能效果。除了以上應用領域外,此種類型減震器亦可應用在公路、鐵路的橋梁上,還可作為動力設備隔振基礎的阻尼器等。
本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的主要優點是具有耐老化、耐低溫、耗能性能穩定、承載力大、壽命長、造價低等優點。
為進一步說明本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的具體結構,將參照附圖及實施例進行闡述,其附圖有:
圖1為本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的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為圖1所示減震器的A-A視圖;
圖3為圖1所示減震器的B-B視圖。
在圖1-3中:
1鉛合金主體,2上傳力板,3中傳力板,4下傳力板,
5側傳力板,6封閉裝置,7加壓緊固螺栓,8連接螺桿,
9連接件,10蓋子。
實施例
如圖1-3所示的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
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被用于柱間支撐時,一般由鉛合金主件(1)、上傳力板(2)、中傳力板(3)、下傳力板(4)、側傳力板(5)、封閉裝置(6)、加壓固緊螺栓(7)、連接螺桿(8)、連接件(9)和蓋子(10)等幾部分組成。當用于其它部位時,可根據具體要求改變連接形式。
鉛合金主件(1)一般有兩部分,也可在中間傳力板中開一通孔而合為一個整體,它是彎剪型鉛合金減震器的核心耗能部分。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有:鋁(AL)、鎳(Ni)、銻(Sb)、錫(Sn)等。各種化學元素的百分比根據不同的工況(如承載力、變形等要求)而不同,合金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約為0-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未經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0573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