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結合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00201524.2 | 申請日: | 2000-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415576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1-17 |
| 發明(設計)人: | 許世法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5/02 | 分類號: | H05K5/02;G12B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孫敬國 |
| 地址: | 臺灣省新竹縣***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合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類似卡榫但接合強度高的結合結構。
在組裝顯示器(Monitor)的塑膠機殼時,常用的方式為卡榫接合。當射出成型顯示器的機殼時,在既定位置形成有卡榫結構,而組裝時只要略施壓力,即能使卡榫完成接合,其優點是組裝非常快速。然而,卡榫結構亦有其缺點,在接合處可能存在有間隙(Gap),使得接合產生松動現象,此外,因為一體射出成型的緣故,所以卡榫結構的材質即為塑膠,塑膠的強度并不足夠,當顯示器機殼承受外力時,卡榫結構即可能斷裂。總言之,顯示器的機殼不能僅靠卡榫結構來結合,在特定的位置上仍使用螺絲來鎖固,以增加其結合強度。盡管如此,因為鎖螺絲的速度很慢,所以也不能使用太多的螺絲。
由以上描述可知,為了避免各自的缺點,在顯示器的機殼上同時存在有卡榫及螺絲二種結合構造,而且螺絲的位置是在卡榫以外其他地方,造成接合點太多且配置凌亂,設計上也繁瑣。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合結構,將卡榫的結構加以改良,讓使用者視需要增加其結合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結合結構包括第一連結部及第二連結部,分別一體成形或連結于不同的構件上。此第一、二連結部的形狀互補,因此能互相卡固在一起,且在第一、二連結部上皆設置有螺絲孔,因此能更進一步利用螺絲擰入螺絲孔而加強第一、二連結部的連結。
將本實用新型的結合結構應用于顯示器機殼上的時候,上述的構件即代表顯示器機殼的一部份。顯示器機殼在大部分地方只使用卡榫的結合方式(即第一連結部與第二連結部卡固在一起),不用鎖螺絲。而在特定地方為了強化結合,使用者可選擇進一步利用螺絲來鎖固第一連結部與第二連結部,如此一來,機殼上連結點數目可減少,而且在設計及整體配置上也較精簡、單純。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做詳細說明。
附圖簡單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合結構的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合結構的組合圖。
標號說明:
10~構件?????????11~第一連結部
12~螺絲孔???????20~構件
21~第二連結部???22~螺絲孔
30~螺絲
下面配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合結構的分解圖。本實用新型的結合結構用于將二構件10、20連結在一起,其中,構件10上一體成形或連結有第一連結部11,而另一構件20上一體成形或連結有第二連結部21,且第一連結部11與第二連結部21的形狀互補,可為卡榫的型態。又,在第一連結部11上設置螺絲孔12,而在第二連結部21上設置另一螺絲孔22。
請參閱圖2,圖2系本實用新型的結合結構的組合圖,由于第一連結部11與第二連結部21的形狀互補,因此可施以外力使第一連結部11與第二連結部21卡固在一起,達成使二構件10、20連結的目的。然後,以螺絲30穿入螺絲孔22,再擰入螺絲孔12,進一步強化第一連結部11與第二連結部21之間的連結,增加結合的強度。
將本實用新型的結合結構應用于顯示器機殼上的時候,上述的構件10、20即代表顯示器機殼的一部份。應注意的是,顯示器機殼在大部分地方只使用卡榫的結合方式(即第一連結部11與第二連結部21卡固在一起),不用鎖螺絲30。而在特定地方為了強化結合,使用者可選擇進一步利用螺絲30來鎖固第一連結部11與第二連結部21,如此一來,機殼上連結點數目可減少,而且在設計及整體配置上也較精簡、單純。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015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