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履、輪兩用小型耕作機無效
| 申請號: | 00200429.1 | 申請日: | 2000-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406462Y | 公開(公告)日: | 2000-11-22 |
| 發明(設計)人: | 丁成杰;后之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丁成杰;后之明 |
| 主分類號: | A01B51/02 | 分類號: | A01B51/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農業大學專利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成憶嚴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兩用 小型 耕作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履、輪兩用小型耕作機。
小型耕作機是一種小型農業機械,發動機功率在2~4kW,因其體積小、重量輕、靈活機動、操作簡便等特點,適于山區坡地梯田、果園、日光溫室及其他小塊農田的耕作。現有耕作機有三種基本類型:管理型以旋耕和管理作業為主,不能犁耕;驅動型以旋耕為主兼顧犁耕(淺耕);牽引型以犁耕為主兼作其它作業。90年代國內開發的小型耕作機,多由驅動軸直接驅動旋耕機進行松土除草等作業,裝上車輪可進行短途運輸,也有裝葉輪進行水田淺耕,由于附著力小,難于旱耕。前幾年出現的3-4PS單履帶耕作機(牽引型),其附著性能較輪式行走裝置雖有提高,但穩定性極差,操作極為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設計一種適合旱地小塊農田,特別是山區坡地梯田的能蓄水深耕,在保持發動機功率小、機器體積小、重量輕、靈活機動及操作方便等特點基礎上,提高行走裝置的附著牽引力和防側滑能力,降低犁耕阻力的履、輪兩用小型耕作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發動機、傳動箱、行走裝置、扶手、犁梁、犁體及擺桿牽引裝置,其特征是行走裝置可履、輪兩用,履帶行走裝置是兩條履帶,由前、后連接板、履帶板、驅動鏈輪、臺車架及前、后導向輪等部件組成。由于履帶板的履刺精鑄成人字型,有效地提高了附著性和防側滑性能,從而獲得了最大的附著牽引力和抗偏牽引能力。驅動鏈輪兩側鑄有若干個齒,在行走過程中兩側齒驅動履帶板,可避免夾帶砂石、泥土、莖桿和雜草等。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擺桿牽引裝置,是由牽引架、擺桿座和擺桿組成。牽引架后端有左右對稱且與縱軸線成相等夾角的左、右限位槽和扇形底板,左右限位槽控制擺桿位置,從而保證犁體處于設計工作狀態,扇形底板控制擺桿降落位置,牽引架前端的左、右牽引板通過螺栓固定在傳動箱上;擺桿座通過升降銷軸與左、右牽引板相連;擺桿前端通過擺桿銷軸與擺桿座相連,其后端通過另一擺桿銷軸與犁梁相接;犁梁上固定犁體。工作時,將擺桿左擺至左限位槽下方,借助犁體入土產生的縱向和側向分阻力,迫使擺桿上抬進入左限位槽內自動定位,犁體即在規定耕寬和耕深下向左翻耕,行至地頭,將擺桿從左限位槽下落并右移至中間對稱部位,抬起一定角度至犁梁未端扣環套入扶手橫桿掛鉤上,犁體即處于安全運輸狀態,犁體下降時,先換向并使扣環脫離掛鉤,藉犁體自重擺桿下降到扇形底板上,然后右移擺桿至右限位槽下方,根據相同原理迫使擺桿進入右限位槽定位,犁體即向右耕翻。犁體位置轉換的全過程只需操縱換向桿上下左右擺動即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犁體是由犁鏵、犁壁、犁托、犁柱、換向軸、換向軸套、換向操縱桿及操縱桿座組成。左右擺動換向操縱桿,帶動換向軸在犁柱下端的換向軸套內左右向轉動,使犁體曲面左右換向,實現雙向耕翻。由于采用了橫向對稱的窄三角犁鏵、短犁壁和特殊的犁體曲面,犁耕時減少了鏵刃切割、犁面與土壤的摩擦及土壤升運、翻轉、剪切變形消耗的功率,從而顯著地降低了犁耕阻力。其所形成的鋸齒形溝底具有截逕流蓄雨水的作用,很適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履帶行走裝置和胎輪可以互換,將履帶行走裝置的6個螺栓卸掉,取下臺車架,將胎輪固定在驅動鏈輪上即可變成輪式行走裝置。本實用新型還可調節輪距、軌距,扶手可在360度水平方向和一定范圍的垂直方向內調節,因而,本實用新型除能很好地完成耕地作業外,配備相應農具,還可進行松碎土,中耕除草、開溝培土、鋪膜播種、噴水灑藥、短途運輸等農田、果園、日光溫室所需的多項作業。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最大具有上坡35度、下坡47度的縱向穩定角及24度橫向穩定角,能在15度以下的坡地上進行等高線耕地作業,能在12度以下的陡坡上掛拖車搬運物件。
2.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履帶行走裝置,由于有兩條履帶,且履帶板有人字形履剌,有效地提高了附著性和防側滑性能,在發動機功率2~4kW、機重1300kN情況下,提供了耕寬20厘米,耕深15~18厘米所需的附著牽引力和克服150N-M偏牽引力矩的能力。
3.由于驅動鏈輪兩鍘有齒,在行走過程中兩側齒驅動履帶板可避免夾帶砂石、泥土、莖桿、雜草等。
4.由于犁體采用了橫向對稱的窄三角犁鏵、短犁壁和特殊的犁體曲面,不僅減少了30%左右的犁耕阻力,而且造成了鋸齒形溝底面(溝底距溝埂高約耕深的1/6)起到阻截逕流和積蓄雨水的作用,特別適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
5.由于擺桿牽引機構的設計,耕地時擺桿能自動定位在左、右兩個限位槽內,從而精確控制了犁耕深度和寬度,結構簡單。
6.通過操作換向桿將犁體換向、升降、橫移及定位多種操作一次完成,操作簡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丁成杰;后之明,未經丁成杰;后之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004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液體導流器新結構
- 下一篇:嬰兒車與置物盤之連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