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0137764.7 | 申請日: | 2000-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301978A | 公開(公告)日: | 2001-07-04 |
| 發明(設計)人: | 安西教生;佐藤太士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普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2F1/1343 | 分類號: | G02F1/134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李玲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 顯示裝置 及其 驅動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矩陣型超扭轉向列(STN)液晶顯示器裝置以及驅動該裝置的方法。所述裝置和方法可用在諸如個人計算機和字處理器的辦公自動化設備、多媒體個人數字助手、音頻和視頻設備、游戲機之類中。尤其是,本發明涉及一種可以改進顯示質量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傳統的STN液晶顯示器(LCD)裝置存在的問題是顯示容量,諸如增加液晶容量時,就暴露與顯示圖形有關的顯示不規則性,導致顯示質量顯著降低。把這種顯示不規則性稱為串話。
由掃描電壓所誘發的畸變(以下稱之為“誘發畸變串話”)是導致這種串話的一個例子。特別地,當施加到許多列電極的信號電壓波形同時變化時,在掃描電壓中發生誘發畸變的高電平,以致增加或降低施加到每個象素的有效電壓值,使之偏離預期的有效電壓值。
圖14A是用于簡單地說明誘發畸變串話的圖,示出行電極Y1到Y4和列電極X1到X4。當把具有如圖14B中所示的波形的信號電壓SG1到SG4施加到圖14A的列電極X1到X4時,在圖14C示出的行電極Y1到Y4上的掃描電壓中產生誘發畸變S1到S4。在行電極Y2和Y3上的掃描電壓中出現類似的誘發畸變。
在行電極Y1上的掃描電壓中發生的誘發畸變S1到S4的幅度隨同時變化的信號電壓S1到S4的數目而變化。在相同的方向上同時變化的信號電壓越多則該幅度越大。正如在圖14B和14C中所示,與在相同方向上變化信號電壓時(在圖14C中的S1、S2和S4)相比,當在相反方向上變化的信號電壓彼此抵消時,在行電極中(在圖14C中的S3)產生較小的誘發畸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例如,日本公開公報6-27899號提議第一種傳統技術,其中檢測行電極上的電壓變化,并根據該變化調節列電極上的電壓,以致克服了顯示不規則性。
另一方面,日本公開公報11-84342提議第二種傳統技術,其中把第n掃描線上的顯示數據D(n)和第(n-1)掃描線上的顯示數據D(n-1)比較,以致計算{M(HL)-M(LH)},其中M(HL)是從H(高)電平發送到L(低)電平的數據的數目,而M(LH)是從L(低)電平發送到H(高)電平的數據的數目,然后,把具有相應于計算結果的幅度和方向的校正電壓從列電極加到信號電壓,以校正信號電壓。
此外,日本公開公報11-52326提議第三種傳統技術,其中每隔預定數目的水平掃描周期插入等于一個或兩個水平掃描周期的校正周期。
現在描述另一類串話。當由于液晶板中液晶層的電極電阻分量和電容分量而使施加到列電極X1到X4的信號電壓SG1到SG4相對于理想波形變得“減弱(blunt)”時,發生串話(以下稱之為“減弱波形串話”)。
還有一種現象,其中在與顯示圖形無關的屏幕的橫向方向上有亮度差異(以下稱之為“灰度現象”)。這是因為由于行電極的電阻分量沿行電極產生電壓降低,所以在相對于沿行電極的橫向方向形成施加到液晶層的有效電壓值差異。
事實上,在沿行電極的橫向方向上,由于液晶層的容量和行電極的電阻兩者,上述誘發畸變串話而變化。
圖15示出在沿行電極的橫向方向上的誘發畸變串話的差異。例如,如在圖15中所示,當列電極X1到X4同時從高電平跳變到低電平時,由于行電極Yn的電容C1到C4和電阻R1到R4,在某些行電極Yn中發生誘發畸變V1到V4。
在這種情況中,電阻R1到R4分別串聯連接到列電極X1到X4。上述誘發畸變的幅度地向右側逐漸增大,即,如在圖15中所示,上述誘發畸變串話在行電極Yn的最右側變得更大。
在第一傳統技術中可以校正誘發畸變串話。根據在行電極中的電壓變化執行這種校正。在實際中,僅僅在一個列驅動器一個列驅動器的基礎上執行這種校正,其中每個列驅動器一般控制約100個或更多的列電極。為了這個原因,不能完全地校正在沿行電極的橫向方向上的誘發畸變串話的差異。因此,不能最佳化地校正上述誘發畸變串話。
第二種傳統技術試圖通過數字地檢測待校正的量來校正在沿行電極的橫向方向上的誘發畸變串話的差異。在實際中,不利地增加了電路的規模,以致可以校正并平滑上述誘發畸變串話的差異。為了執行校正而不增加電路的規模,僅在一個列驅動器一個列驅動器的基礎上執行這種校正。不能完全地校正在沿行電極的橫向方向上的誘發畸變串話的差異。與第一種傳統技術相似,不能最佳化地校正誘發畸變串話。此外,由于在每個水平掃描周期執行校正,對最佳化校正引入了較大誤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普株式會社,未經夏普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1377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