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0129664.7 | 申請日: | 200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345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鎮崇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鎮崇 |
| 主分類號: | H04B7/00 | 分類號: | H04B7/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嫻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社區 互助 通報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有關一種無線通信系統,特別是一種利用無線電裝置的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及方法。
目前,無線通信皆強調點對點的相互聯系方式,例如甲方發射信息給乙方或甲方與乙方之間互相傳送信息。然而,無線通信有收發裝置的物理限制及受國家法令對發射功率的限制,使得通信距離受到限制。一般而言,合法的私人無線對講器材的通信范圍約為20至50米之間,而許多簡單的區域通信,例如汽車盜竊通知裝置、學童的手持無線求救裝置、垃圾車抵達的通報裝置、火警或盜警通報裝置及其他屬于區域型或近距離的信息通報裝置等等,若無公眾電信網絡或無線專用頻道的輔助,在這種較短的通信范圍使得無線電裝置失去其使用的方便性及可靠性。
利用公眾電信(PSTN)或無線專用頻道的設置有助于突破上述通信距離的限制。但是,若使用公眾電信網絡或專用頻道,則須履行公共協定(protocol)注冊、記帳等手續,其使用設備亦較復雜,且使用成本較高。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利用無線電裝置的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及方法,本發明是采用無線通信的信框格式(frame?format),其中包括特定欄位(field)以控制信息傳遞的起始。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可對傳送信息內容加密的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以維持通信的安全及可靠性。
本發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轉發信息(relayed?message)功能的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出一種具有較佳頻譜效率的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及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本發明的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具有以信框格式組成的原始信息單元,其中含有發射者的識別碼(ID)、信息內容/狀態(message/status)及轉發次序,經多個無線裝置,且接力轉發次序的過程以累加方式直至接力終止,并且利用信息單元可選擇性地加密,以確保通信的安全及可靠性。
此外,當原始信息到達其目的地時,可傳遞一回復信息(echomessage)單元,進而避免相同的信息浪費頻道資源。
本發明采取如下具體結構及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社區互助式通報系統,包括:至少兩個用于傳輸無線信號的無線電裝置,其中一個無線電裝置為傳送信息單元的信息源;
所傳送的原始信息單元包括以下數據:一識別碼、一表示信息內容/狀態的數碼及一接力次序數碼;
其中至少一個無線電裝置為一接力機,在執行接力程序時,使用一信息單元一機接一機地接收與傳送,直到接力程序終止,在接力程序中,接力次序逐次累進;
在無線電裝置中之一為用以接收該信息的目的裝置。
本發明的一種利用多個無線電裝置在相同頻道上使用相同調制、格式和編碼法則的社區互助式通報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a、由無線電裝置中的一個信息源產生及傳送一個傳送至目的裝置的原始信息單元,該信息單元包括一識別碼、一信息內容/狀態及一接力次序;
b、進行接收與傳送的接力程序,由多個無線電裝置中的至少一個接力機自發出地一機接一機地以一信息單元傳送該信息,其中,接力次序在接力程序中逐次累加:
c、終止接力程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結構特征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簡單說明:
圖1:本發明的多個無線電裝置組成的互助式通報系統的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信息單元的信框格式的示意圖;
圖3:接收及再傳送的時間控制示意圖;
圖4: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信息單元的信框格式的示意圖;
圖5:多個無線電裝置的示意圖,說明于目的地為建立一通信窄徑而發射回復信息單元;
圖6:本發明中的信息單元經過多個無線電裝置接力傳送的流程圖;
圖7:本發明中的各無線電裝置的流程圖。
表1:本發明信息單元經過多個無線電裝置接力傳送的示意圖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鎮崇,未經劉鎮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1296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