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野外提高林蛙受精卵孵化率的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00128258.1 | 申請日: | 200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304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1-07-25 |
| 發明(設計)人: | 楊富億;邵慶春;李景林;陳國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7/02 | 分類號: | 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科學院長春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恕平 |
| 地址: | 130021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野外 提高 受精卵 孵化率 技術 | ||
1、在野生經濟動物飼養技術領域中,一種野外提高林蛙受精卵孵化率的技術,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孵化筐孵化技術,包括孵化筐的制作、孵化筐的布設方法、卵團投放、孵化期間的水質調控和撤筐時期。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孵化筐的制作,其特征在于孵化筐由紫穗槐、胡椒子或柳樹條等編織成,高40~50厘米,直徑80~100厘米,呈圓柱形。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孵化筐布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孵化筐放入孵化池時,底部用石塊墊高10~15厘米,筐外用木樁固定,每10~12平方米水面放置6~8個筐。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卵團投放,其特征是當孵化池水溫達到5~6℃時投放卵團,根據產卵時間,要把2天內所產生的卵同池孵化,每個筐投放5~7團卵,約6000~9000粒。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孵化期間水質調控,其特征是改常流為勤換水,一般隔天換1次水,并保持筐內水深20~25厘米。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撤筐時期,其特征在于從卵裂開始5~7天后撤筐,撤筐時要在池中充分振蕩沖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12825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彈簧貯能曲柄伸縮曲軸連桿傳動機構
- 下一篇:一種高比表面積活性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