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子篩基微粉材料的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0107740.6 | 申請日: | 2000-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325821A | 公開(公告)日: | 2001-12-12 |
| 發明(設計)人: | 閻子峰;祝培華;徐詠梅;夏同民;任家喜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詠梅;祝培華;閻子峰;夏同民;任家喜 |
| 主分類號: | C01B31/02 | 分類號: | C01B31/02;H05K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7000 山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子篩 基微粉 材料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電磁波輻射防護、微波吸收、新型分子篩以及微孔微粉材料領域。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氣和電子設備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人們在充分享受現代生活方便、舒適的同時,一種無形的環境污染一電磁環境污染也正悄然襲來,而且日益突出。現在,世界各國都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相繼開展了對電磁輻射危害及防護的研究,并制定出電磁輻射衛生標準。我國也不例外,對于高頻電磁輻射在實際工作中以電場強度不超過20V/m,磁場強度不超過5A/m作為參考標準。
電磁波具有下列危害:
1、電磁損傷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與電磁波頻率有關。從安全的角度看,射頻輻射的危害最大。射頻輻射通常指頻率分別在100kHz~300MHz和300~300000MHz的高頻電磁波和微波。射頻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一種綜合效應,與電磁輻射強度、接觸時間、設備防護措施等多種因素有關,呈現出復雜性。這種復雜性表現為電磁輻射的“三性”:(1)電磁輻射作用于人體,使全身或身體的某一部分溫度升高,產生宏觀致熱效應;(2)電磁輻射作用于人體,使器官內的某些部分產生微觀致熱效應,雖然溫度沒有明顯改變,機體卻能產生持久變化;(3)電磁輻射的熱外作用,在微觀上對機體生物物理或生化過程仍有強烈影響,這種影響既復雜又精細,而且是在分子及細胞一級的水平上發生。
高頻電磁場可造成人體中樞性神經系統及植物神徑系統功能紊亂,如頭暈、全身乏力、記憶力減退、睡眠不好、食欲不振、脫發、多汗,心血管系統可見心律不齊、心動過緩等心電圖改變。
微波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長期從事微波作業的人常有較多的神經衰弱癥狀,心血管系統可見心律不齊、心動過緩等心電圖改變。另外,微波還可引起眼晶狀體、周圍血象以及性功能改變等異常癥狀。
2、電磁干擾
電磁輻射可直接影響到各個領域中電子設備、儀器儀表的正常運行,造成對工作設備的電磁干擾。一方面,電磁波輻射對周圍的電子電氣設備造成干擾,產生錯誤動作;另一方面,其本身對周圍的電磁干擾又十分敏感,從而造成計算機信息泄漏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旦產生電磁干擾,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后果。如美國就曾發生一起因電磁干擾使心臟啟搏器失靈而使病人致死的事件。另外,近些年來,因電磁干擾使飛機導航系統失靈而導致空難事件的報道也屢見不鮮。電磁干擾源種類很多,按來源可分為兩類:人為干擾源和自然干擾源。自然干擾源包括雷雨、閃電產生的天電噪聲,太陽黑子爆炸和活動所產生的噪聲以及銀河系統的宇宙噪聲。人為干擾源是由機電或其它人工裝置產生的電磁干擾,包括工業、科學和醫用射頻設備、交流高壓輸電線、汽車點火器、微波爐、轉換開關、發射機等。由于人為干擾源種類在不斷增加,而且強度比自然干擾源大,當前,人為電磁干擾已成為主要來源。
3、移動通訊微波輻射
當今無線電通迅業的迅速發展,使無線電傳播方式日益增多。移動式電話由于其功能齊全、攜帶方便,備受人們的青睞。但其電磁波泄漏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研究證明,微波電磁輻射可引起生物機體、中樞神經、心血管系統、眼晶狀體、血液等方面的疾患。我國GB10436-89《作業場所微波輻射衛生標準》中規定連續一日8小時暴露連續波平均功率密度為50uw·cm,日劑量為400uw·hcm。本次調查得知:移動式電話和對講機的微波屬連續性電磁波輻射,且無論是Motorola型移動式電話或西門子對講機,微波泄漏均較高;且天線部位最高,其次聽筒部(受話部),再其次為號碼盤和送話器。尤其是發射狀態。對講機和某些摩托羅拉等手機的天線部的瞬間微波漏能遠遠超過國家日劑量標準限量。而對講機天線部位微波漏能最高,高達10640uw·cm(>10mw·cm)。可見大多數手提式移動電話日使用時間略長,即超過400uw·hcm日劑量限值。電磁輻射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通過對移動中話5厘米和10厘米不同距離的測試也驗證這點。故建議使用者在不影響聽話的前提下,盡量在安靜環境或遠距離使用。尤其在發射狀態下。對講機或是移動電話,使用時均緊靠人體頭部,手機泄漏的微波能量幾乎全部被人的腦部吸收。文獻報導,大腦是人體對微波輻射最敏感的部位,腦部受到如此大強度的微波輻射。其危害是嚴重的。可見對移動電話的微波輻射的防護,及使用者的健康監護是減少微波對人體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移動電話的普及,移動通信基站星羅棋布,并且多建在市區人口較密集的住宅或商業區,電磁輻射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引起公眾的關注。
4、微波爐電磁輻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詠梅;祝培華;閻子峰;夏同民;任家喜,未經徐詠梅;祝培華;閻子峰;夏同民;任家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1077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