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軋板過程中板形控制方法及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00105359.0 | 申請日: | 200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268410A | 公開(公告)日: | 2000-10-04 |
| 發明(設計)人: | 加地孝行;香川卓士;潮海弘資;竹林克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川崎制鐵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1B37/28 | 分類號: | B21B37/28;B21B37/6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天安,溫大鵬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過程 中板 控制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由同一母材軋制板厚和/或板寬不同的多尺寸(板厚或板寬或板凸度等)的場合、或將成分不同的不同種類母材接合起來連續地軋制的場合等,以軋制中尺寸變更(以下稱作行走尺寸變更)為目的、變更軋制條件時的板形控制方法。
目前,許多生產廠對于冷軋機從各方面開發了先進的、以提高生產過程連續化和生產率為目的、在軋制途中變更材料的尺寸(板厚或板寬或板凸度等)即所謂的行走尺寸變更技術。此外,近年來,即使對于熱軋機,因各種周邊技術的發展,也逐漸適用行走尺寸變更。
作為實施行走尺寸變更的情況,例舉出下面4種場合。
(1)由同一成分的母材制造板厚不同的多制品的場合,
(2)由同一成分的母材制造板寬不同的多制品的場合,
(3)由同一成分的母材制造板寬和板厚不同的多制品的場合,
(4)將成分不同的母材接合起來連續軋制的場合。這里,包括相接合的母材的尺寸、成分相同的場合和不同的場合。
這種行走尺寸變更是通過軋機上設置的變更板厚、板寬等的機構和板形變更機構(例如軋輥預彎機構、軋輥交叉(ロ-ルクロス)機構、工作輥位移機構),急速改變軋制中的軋制條件而實現的。因而,會有因板形變更機構的控制如何,軋材的板形惡化或形狀不良區域超過規定朝軋制方向延伸的問題。
作為與防止板形惡化方法有關的現有技術,例如在日本特開平62-57704號公報和特開平4-351213號公報中公開。
特開平62-57704號公報是,在對板厚或板寬、或者板厚、板寬雙方不同的材料連接而進行連續軋制之際,預先設定機動板模式,該模式示出軋板和工作輥之間寬度方向的軋制負載均勻一致時、寬度方向板厚分布與軋制條件的關系,用該機動板凸度模式或比之更簡單和/或變形的計算式,算出材料接合部及其附近的板形變更機構的操作量,根據該算出值,在規定時間內控制軋板形狀的方法,但所公開的是以軋輥預彎力、軋輥位移力、移位輥作為板形變更機構的軋機為例的。
另外,上述特開平4-351213號公報公開了一種在將多種類卷材連接而連續軋制之際,將工作輥的軋輥預彎力、軋輥交叉角作為板形變更機構的軋板的形狀控制方法。具體如圖2所示,慢于動作速度的軋輥交叉角的控制是在板厚變更前開始朝向后行材的交叉角的目標值,同時,為補償交叉角的動作調整軋輥預彎力,接著,與板厚變更同步地與板厚變更相均衡地順序變更軋輥預彎力,在交叉角的變更結束時刻,控制軋輥交叉角和軋輥預彎力使之成為后行材的設定值。
在上述方法中,任一種均是在板厚變更點到達該軋制機架前,預測后行材的形狀控制量,根據該控制量,來決定形狀控制裝置的操作量。為此,如事先預測的后行材前端部的目標機動板凸度與實際的機動板凸度一致時,軋制后材料的形狀良好。實際上,由于軋材溫度的預測誤差、軋材的變形阻力的預測誤差、實際板厚變動等,會有實際軋制負載變動情況,和事先預測的后行材前端部的目標機動板凸度與實際的機動板凸度之差大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能有效地實現形狀控制,軋制后的材料會發生不適當的形狀變動,形狀變動大情況下,會引起板斷裂,具有不能進行軋材穿帶的問題。
上述問題的起因是在行走尺寸變更中未設定目標機動板凸度,由于未設定目標,不能時刻評價行走尺寸變更中的機動板凸度誤差,更何況,操作板形變更機構也不能修正上述誤差。
一般地,在行走尺寸變更中,為了提高成材率,在多個軋制機架中,將軋材的同一點作為起點、實施尺寸變更,但同時變更各軋制機架入口側尺寸和出口側尺寸非常復雜。
以往,對于發生這種復雜現象的尺寸變更,考慮采用簡單的模式,用實際能滿足的精度預測行走尺寸變更中的機動板凸度是困難的,此外,使用復雜的模式時,由于計算機能力不足,如前述的現有技術那樣,只能求出行走尺寸變更前后的板形變更機構的操作量,不能設定行走尺寸變更中的目標機動板凸度。
另外,以往由于在熱精軋過程中,只能軋制板厚在1.2mm以上的鋼板,因此以往方法,從先行材向后行材的尺寸變更中(行走板厚變更中)不修正形狀不良在實際操作上也沒有問題。
然而,本發明人在世界首先實用的連續熱精軋中,實施板厚直至0.8mm的熱精軋時,在行走板厚變更中不繼續進行防止形狀不良的控制,則存在鋼板斷裂等新的問題。
作為使軋制中的目標機動板凸度與實際的機動板凸度一致而進行控制的現有技術例如還有特開昭59-64111號公報所公開的方法。在該公報所述的技術中,與作為機動板凸度為主的變動要素的軋制負荷的變動相對應,變更板形控制機構的形狀控制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川崎制鐵株式會社,未經川崎制鐵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10535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