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光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406200.6 | 申請日: | 2023-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875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明;黎嘉燁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華皓偉業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48 | 分類號: | H01L33/48;H01L33/60;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諾正鑫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朱志達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光 器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光器件,包括半透明塑膠框架,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部設置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底端內壁固定連接有氮化鎵芯片,所述填充槽的內部填充有透明膠體,且透明膠體覆蓋氮化鎵芯片,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遮光反射膠體,且遮光反射膠體覆蓋在透明膠體的頂面,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底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銅片端子鍍銀,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內壁與平面夾角保持在140°以下,所述氮化鎵芯片包括正極和負極,所述氮化鎵芯片的正極和負極同時連接有導電線材,本發明公開的發光器件具有能有效提高光線的提高邊緣光均勻性,有利于燈球與燈珠之間的距離排布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光二極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光器件。
背景技術
發光二極管,簡稱為LED,是一種常用的發光器件,通過電子與空穴復合釋放能量發光,它在照明領域應用廣泛。發光二極管可高效地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在現代社會具有廣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顯示、醫療器件等。
在背光顯示,LED已成功取代傳統熱光源,成為背光顯示的主流使用光源,目前主流LED光源均采用支架上點擴大發光角度的透鏡膠進行直下式背光方案,或平面光源使用側入式發光方案,前者需增厚背光產品的厚度,以達到亮度均勻的效果,后者因側入式發光方案燈珠數量限制,能達到亮度均勻,但亮度較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一種發光器件,旨在解決平面光源不能更好的適應直下式背光產品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光器件,包括半透明塑膠框架,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部設置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底端內壁固定連接有氮化鎵芯片,所述填充槽的內部填充有透明膠體,且透明膠體覆蓋氮化鎵芯片,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遮光反射膠體,且遮光反射膠體覆蓋在透明膠體的頂面,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底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銅片端子鍍銀,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內壁與平面夾角保持在140°以下,所述遮光反射膠體的厚度在80-200微米。
通過設置有半透明塑膠框架,基于半透明塑膠框架內壁設置發散角,發散角始終保持在140°以下,當氮化鎵芯片在銅片端子鍍銀的作用下發光時,其發出的光線通過發散角的折射,能有效提高光線的提高邊緣光均勻性,有利于燈球與燈珠之間的距離排布,均勻發散角的結構設計,能全面使用于直下式背光產品,因產品發光亮度均勻的效果,可有效控制產品的設計距離,無需增加厚度使LED發光均勻,達到有益的效果。
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所述氮化鎵芯片包括正極和負極,所述氮化鎵芯片的正極和負極同時連接有導電線材,所述填充槽的底端內壁設置有平面鍍銀功能區,所述氮化鎵芯片設置在平面鍍銀功能區內,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壁與平面夾角為80°,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壁與平面夾角為90°,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壁與平面夾角為100°,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壁與平面夾角為120°,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壁與平面夾角為140°。
通過設置有多個角度的發散角,其中發散角包括80°、90°、100°、120°和140°,不同的角度帶來的折射角度也不同,便于提供不同的折射效果,使發散角角度能更適用于不同的燈光需求,具有更高的適配性。
由上可知,一種發光器件,包括半透明塑膠框架,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內部設置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底端內壁固定連接有氮化鎵芯片,所述填充槽的內部填充有透明膠體,且透明膠體覆蓋氮化鎵芯片,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頂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遮光反射膠體,且遮光反射膠體覆蓋在透明膠體的頂面,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的底端外壁固定連接有銅片端子鍍銀,所述半透明塑膠框架內壁與平面夾角保持在140°以下,所述遮光反射膠體的厚度在80-200微米。本發明提供的發光器件具有能有效提高光線的提高邊緣光均勻性,有利于燈球與燈珠之間的距離排布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華皓偉業光電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華皓偉業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4062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