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術縫合線及縫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341966.0 | 申請日: | 2022-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979049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為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為堅 |
| 主分類號: | A61B17/06 | 分類號: | A61B17/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潤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鄭永泉 |
| 地址: | 510095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術 縫合線 縫合 結構 | ||
1.一種手術縫合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縫線主體(100),固定于縫線主體(100)一端的前端限位件(200)和固定于縫線主體(100)另一端的后端限位件(300),所述縫線主體(100)具有沿其軸向拉伸的長度變形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縫合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限位件(300)包括外主體(310)和內主體(340),所述外主體(310)內設有后端開口的腔體(320),前端設有線孔(330)聯通所述腔體(320),所述內主體(340)過盈配合嵌入所述腔體(320),所述縫線主體(100)另一端穿過線孔(330)被擠壓固定于內主體(340)和外主體(310)之間,所述縫線主體(100)另一端在內主體(340)和外主體(310)外形成第二自由端(12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術縫合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主體(340)前端設有引導環(34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術縫合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內主體(340)具有一貫穿其的通道(342),所述引導環(341)連接一拖拽部(343),所述拖拽部(343)穿過所述通道(342)并從內主體(340)后部延伸出來。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手術縫合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限位件(200)包括限位主體(210)、貫穿限位主體的穿線通道(220)和從限位主體(210)上延伸至穿線通道(220)一側的限位勾(230),所述縫線主體(100)一端穿過所述穿線通道(220)后回折形成套環(101)套設限位勾(230)上,并再次穿過所述穿線通道(220),所述一端在限位主體(210)外形成第一自由端(110)。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手術縫合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線主體(100)沿其軸向拉伸后的長度為1.5~3倍其原長度。
7.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手術縫合線的縫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縫線主體(100)穿設于創口(400)兩側的皮膚之間,交錯將創口(400)兩側皮膚拉緊合攏,所述前端限位件(200)和后端限位件(300)分別位于創口(400)兩端外側,限制縫線主體(100)相對于皮膚移動,所述前端限位件(200)和后端限位件(300)與被縫合皮膚之間均配設有墊片(600),所述墊片(600)上設有孔洞,所述縫線主體(100)從所述墊片(600)的孔洞穿出,且所述孔洞的尺寸小于所述前端限位件(200)和后端限位件(300)的尺寸。
8.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手術縫合線的縫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創口(400)兩側固定沿創口(400)分布的穿線結構(500),所述縫線主體(100)穿設于兩個穿線結構(500)之間,交錯將創口(400)兩側皮膚拉緊合攏,所述前端限位件(200)和后端限位件(300)分別位于穿線結構(500)兩端,限制縫線主體(100)相對于皮膚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縫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線結構(500)包括長條形的基體(510)和沿基體(510)長度方向分布的多個穿線環(520),所述兩個穿線結構(500)的基體(510)粘結固定在創口(400)兩側,縫線主體(100)穿設于創口(400)兩側多個穿線環(520)之間,所述前端限位件(200)和后端限位件(300)的尺寸大于穿線環(520),分別卡在穿線結構(500)兩端的穿線環(520)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縫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線環(520)具有相互重疊的疊環部(521),疊環部(521)的兩個環具有彈性相互緊貼,中間形成夾持縫線主體(100)的夾持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為堅,未經陳為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34196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收卷裝置
- 下一篇:零延時工況切換密閉空間冷暖空調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