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帶扣防錯系統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223132521.1 | 申請日: | 2022-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236976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志國;王雅卓;馬悅;劉思彤;夏正陽;韓帥;谷賀沖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2/18 | 分類號: | B60R2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震 |
| 地址: | 110000 遼寧省***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扣防錯 系統 | ||
本申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扣防錯系統,包括:普通鎖舌、普通帶扣、防錯鎖舌以及防錯帶扣;其中,普通鎖舌形成有第一限位部,防錯帶扣形成有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相抵靠限位,以使得普通鎖舌插入防錯帶扣內預設深度;防錯鎖舌的鎖舌部與普通帶扣的插口的尺寸不匹配,以使得防錯鎖舌的鎖舌部的部分結構伸入普通帶扣內預設深度。可見,本申請?zhí)峁┑膸Э鄯厘e系統,在后排使用時,既可以防止鎖舌與帶扣插錯的時候鎖止,又保證鎖舌在插錯時不會驅動未系提醒系統啟動,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扣防錯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汽車行業(yè)內,汽車后排的左右兩側座位一般配設普通帶口,中間座位配設防錯帶扣,其中,普通帶扣的稱呼是相較于防錯帶扣的,與防錯帶扣做區(qū)分,而防錯帶扣的主要作用是為防止后排左側或右側與中間的帶扣插錯,占用其他位置的帶扣造成的不舒適。
正常情況下,普通鎖舌配普通帶扣使用,防錯鎖舌配防錯帶扣使用,當出現普通鎖舌配防錯帶扣,或者防錯鎖舌配普通帶扣時,是無法實現鎖止功能的。此外,普通帶扣和防錯帶扣內均配設有未系提醒系統,具有未系提醒功能:正常情況下,未系提醒功能一直處于通路狀態(tài),當行車電腦確認座椅上有人且未系安全帶時,未系提醒功能會發(fā)出聲光提醒,當鎖舌插入帶扣中時,插入的鎖舌驅動帶扣中的運動部件-弓彈組件觸發(fā)未系提醒結構中的開關(即鎖舌插入帶扣中一定距離,未系提醒功能的開關被觸發(fā)),開關被斷開,未系提醒功能處于斷路狀態(tài),聲光提醒消失。
當普通鎖舌配防錯帶扣,或者防錯鎖舌配普通帶扣時,是無法實現鎖止功能的,但是互插的鎖舌也可以在帶扣內插入一定深度,這個深度已經足夠觸發(fā)未系提醒的開關啟動,即在誤插入鎖舌時(鎖舌插錯但是無法鎖止又被拔出)未系提醒功能會被觸發(fā),發(fā)出警示,乘客發(fā)現錯誤后,即使拔出錯誤搭配的鎖舌,但是由于行車電腦認為后排座椅有人,但是后排乘客又把安全帶解開了,就會一直提醒乘客系安全帶(提醒燈常亮)。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扣防錯系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當汽車的鎖舌配合錯誤的帶扣時,行車電腦會一直提醒乘客系安全帶的技術問題。
本申請?zhí)峁┝艘环N帶扣防錯系統,包括:普通鎖舌、普通帶扣、防錯鎖舌以及防錯帶扣;其中,所述普通鎖舌形成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防錯帶扣形成有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與所述第二限位部相抵靠限位,以使得所述普通鎖舌插入所述防錯帶扣內預設深度;
所述防錯鎖舌的鎖舌部與所述普通帶扣的插口的尺寸不匹配,以使得所述防錯鎖舌的鎖舌部的部分結構伸入所述普通帶扣內預設深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普通鎖舌的鎖舌部的一側,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為凸起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于所述防錯帶扣的插口的側壁,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為凸起結構;當所述普通鎖舌與所述防錯帶扣配合時,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底部能夠抵靠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頂部。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沿著所述普通鎖舌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于所述普通鎖舌的鎖舌部的一側。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沿著所述防錯帶扣的寬度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形成于所述防錯帶扣的插口的遠離其按鈕的一側壁。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沿著平行于所述普通鎖舌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由上向下呈漸擴狀。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與所述普通鎖舌為一體式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部與所述防錯帶扣為一體式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防錯鎖舌的鎖舌部包括相連接的第一鎖舌部和第二鎖舌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沈陽金杯錦恒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1325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