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擋風玻璃液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211702967.5 | 申請日: | 2022-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3735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許紅剛;李鵬;姜海洋;李紅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1/20 | 分類號: | B60J1/20;F25D17/02;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仇倩倩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擋風玻璃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擋風玻璃液冷裝置,包括擋風玻璃組件和水冷卻系統,所述擋風玻璃組件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玻璃與第二玻璃間隔設置,所述第一玻璃與第二玻璃邊緣粘接形成密封的空腔,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空腔內,所述空腔內填充有冷卻液,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測量所述冷卻液的溫度,所述水冷卻系統用于調節所述冷卻液的溫度,利用冷卻液吸收熱量,通過溫度傳感器對冷卻液的溫度進行監測,當檢測到冷卻液溫度過高時,水冷卻系統開始工作,冷液箱中溫度低的冷卻液進入擋風玻璃組件中,形成循環,解決了夏天陽光照射到汽車擋風玻璃上時,擋風玻璃溫度升高,從而導致車內溫度高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擋風玻璃液冷裝置。
背景技術
在夏日或者高溫地區,不少汽車直接在露天停車場停車,暴曬在烈日下,陽光通過汽車擋風玻璃將熱量傳導至汽車內部,使得汽車內部氣溫迅速升高。汽車內部溫度過高會加快汽車內部裝飾件,座椅等器件加速老化;如果駕駛員將打火機或者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汽車內部,過高的溫度很容易使這些易燃易爆物品發生爆炸燃燒;而且汽車內部溫度過高,駕駛人員來到車內駕駛很難受,帶來不好的駕駛體驗。
專利202111416225.1提供了一種雙冷卻系統及汽車,通過噴水器組件對汽車擋風玻璃進行噴水降溫,通過回收器對噴淋完的水進行回收循環。然而汽車擋風玻璃往往有很多灰塵,進行噴淋回收的過程中,會有大量塵土進入水箱,不易清理,并且噴淋的水會蒸發,需要經常補水,給駕駛人員帶來麻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擋風玻璃液冷裝置,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噴淋水回收不便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種汽車擋風玻璃液冷裝置,包括擋風玻璃組件和水冷卻系統,所述擋風玻璃組件包括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玻璃與第二玻璃間隔設置,所述第一玻璃與第二玻璃邊緣粘接形成密封的空腔,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空腔內,所述空腔內填充有冷卻液,所述溫度傳感器用于測量所述冷卻液的溫度,所述水冷卻系統用于調節所述冷卻液的溫度。
可選的,所述水冷卻系統包括冷液箱、水泵、電磁閥、散熱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冷液箱、散熱管、水泵、電磁閥依次連通,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與所述冷液箱連接,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空腔連接,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與所述電磁閥連接,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空腔連接。
可選的,所述冷液箱內設置有加熱塊。
可選的,所述水冷卻系統還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與所述加熱塊、水泵、電磁閥、溫度傳感器分別電連接。
可選的,所述散熱管呈彎曲狀并盤繞設置于汽車底盤外部。
可選的,所述散熱管為銅管。
可選的,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邊緣還包覆有密封條。
可選的,所述冷卻液為無色透明液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通過采用了一種汽車擋風玻璃液冷裝置,其解決了夏天陽光照射到汽車擋風玻璃上時,擋風玻璃溫度升高,從而導致車內溫度高的問題。設置擋風玻璃組件,在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間形成空腔,空腔內填充有冷卻液,利用冷卻液吸收熱量,通過溫度傳感器對冷卻液的溫度進行監測,當檢測到冷卻液溫度過高時,水冷卻系統開始工作,將擋風玻璃組件中的冷卻液抽取至散熱管,通過散熱管降溫后進入冷液箱內,再進入空腔,從而給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降溫,形成循環。將冷卻液設置于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間,避免了冷卻液收到外界環境污染,減少更換冷卻液的頻率,避免經常補充冷卻液。
在冷液箱中設置加熱塊,對冷液箱中的冷卻液進行加熱處理,當溫度低于預設值,水泵開始工作,避免擋風玻璃組件中的冷卻液凝固,影響駕駛員駕駛。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170296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