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210365728.9 | 申請日: | 2022-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840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垚;江世雄;李熙;陳國偉;王重卿;翁孫賢;方克艷;張建勛;吳文庚;陳鴻;龔建新;車艷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揚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林朝熙 |
| 地址: | 350007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模擬 仿真技術 水土 流失量 預測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預先構建第一實體模型和第二實體模型;
對第一實體模型進行人工降雨實驗,得到水土流失模擬值;
對第二實體模型進行人工降雨實驗,得到水土流失實測值;
利用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分別對水土流失模擬值和水土流失實測值作回歸擬合,得到第一擬合結果和第二擬合結果;若第一擬合結果與第二擬合結果相似,則將得到的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作為水土流失量預測模型進行水土流失量預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實體模型為徑流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實體模型為野外地形模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構建所述第二實體模型,包括如下步驟:
獲取野外地形的點云數據;
根據所述點云數據,打印模型殼體;
利用所述模型殼體對土壤進行塑形,塑形后的土壤為第二實體模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獲取第二實體模型的點云數據;比對野外地形的點云數據與第二實體模型的點云數據,得到偏差值;根據偏差值修正第二實體模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方差分析法,對第一擬合結果與第二擬合結果進行顯著性檢驗;若第一擬合結果與第二擬合結果計算所得的P值在預設范圍內,則認為第一擬合結果與第二擬合結果相似。
7.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實體模型,所述第一實體模型用于進行人工降雨實驗,得到水土流失模擬值;
第二實體模型,所述第二實體模型用于進行人工降雨實驗,得到水土流失實測值;
水土流失量預測模型,所述水土流失量預測模型用于進行水土流失量預測;
其中,水土流失量預測模型的構建步驟如下:構建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將水土流失模擬值和水土流失實測值輸入至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作回歸擬合,得到第一擬合結果和第二擬合結果;若第一擬合結果與第二擬合結果相似,則得到的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即為水土流失量預測模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實體模型為野外地形模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構建所述第二實體模型,包括如下步驟:
獲取野外地形的點云數據;
根據所述點云數據,打印模型殼體;
利用所述模型殼體對土壤進行塑形,塑形后的土壤為第二實體模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基于模擬仿真技術的邊坡水土流失量預測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獲取第二實體模型的點云數據;比對野外地形的點云數據與第二實體模型的點云數據,得到偏差值;根據偏差值修正第二實體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未經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365728.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