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構筑多晶界面CuO用于電催化CO2 有效
| 申請號: | 202210106511.6 | 申請日: | 2022-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385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慧娟;嚴成;張衛華;李喜飛;王春冉;劉博華;王晶晶;李文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B1/135 | 分類號: | C25B1/135;C25B1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徐瑤 |
| 地址: | 71004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筑 多晶 界面 cuo 用于 電催化 co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構筑多晶界面CuO用于電催化COsubgt;2/subgt;還原的制備方法,步驟1,稱取CuO粉和NaHCOsubgt;3/subgt;粉末進行球磨;步驟2,將球磨后的粉末溶解于無水乙醇中,然后進行固液分離,最后烘干;步驟3,將經步驟2得到的產物進行退火處理,得到催化劑;通過球磨的簡單方法,增加了CuO表面晶界數量,在電催化COsubgt;2/subgt;還原過程中,增強了對*CO中間體的吸附,促進C?C偶聯和后續加氫反應,從而提高C2產物的選擇性,提高C2產物的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催化劑制備領域,涉及構筑多晶界面CuO用于電催化CO2還原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電化學還原CO2能夠將溫室氣體轉化為可用的低碳燃料,可有效緩解能源危機,改善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因此在眾多新能源技術中脫穎而出。但CO2還原動力學緩慢,故開發高效催化劑十分必要。目前,眾多催化劑中,Cu是能夠還原CO2生成碳氫產物的最有效催化劑。盡管Cu催化劑已取得了部分進展,但仍存在CO2還原過電位較高、選擇性差、穩定性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已有大量研究從催化劑的晶體結構、電子構型、幾何形貌等多方面出發,對Cu基催化劑進行了優化,提高了產物選擇性。其中,在已有研究中,發現晶界能在電催化CO2還原過程中,增強*CO中間體的吸附,從而促進C-C偶聯以及后續加氫反應,提高C2產物的法拉第效率。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簡單球磨的方法,構筑多晶界面CuO,利用晶界增強催化劑對*CO中間體的吸附,從而提高其C2產物選擇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構筑多晶界面CuO用于電催化CO2還原的制備方法,通過簡單球磨CuO的方法,增加了CuO表面晶界數量,提高了CO2還原過程中C2產物的選擇性,解決了CO2還原過程中C2產物產量低的問題。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筑多晶界面CuO用于電催化CO2還原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實施:
步驟1,稱取CuO粉和NaHCO3粉末進行球磨;
步驟2,將球磨后的粉末溶解于無水乙醇中,然后進行固液分離,最后烘干;
步驟3,將經步驟2得到的產物進行退火處理,得到催化劑。
本發明的特點還在于:
其中步驟1中CuO粉和NaHCO3粉的質量比為4∶1;
其中步驟1中球磨的過程具體為:將CuO粉和NaHCO3粉裝入氧化鋯球磨罐中,球磨8~10h,球磨時正反轉交替球磨,每30min交換一次方向,交換方向時中間間隔停歇30min;
其中球磨罐中大球和小球的數量比為1:3;
其中步驟2具體為將步驟1得到的混合粉末溶解在無水乙醇中,靜置30min~40min,然后抽濾進行固液分離,并且用去離子水交替洗滌2~3次,所得產物放在真空干燥箱中,60℃~65℃烘干;
其中步驟3中將步驟2得到的產物粉末放入管式爐中,在280℃~300℃,N2氛圍下,進行退火90min~100min,收集產物,既得本發明的催化劑;
其中管式爐的升溫速度為2℃/min~3℃/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構筑多晶界面CuO用于電催化CO2還原的制備方法通過球磨的簡單方法,增加了CuO表面晶界數量,在電催化CO2還原過程中,增強了對*CO中間體的吸附,促進C-C偶聯和后續加氫反應,從而提高C2產物的選擇性,提高C2產物的產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101065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