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功能性飼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1004034.4 | 申請日: | 2021-08-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6931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明(設計)人: | 繆凌鴻;高亮;林艷;張建橋;于丹;劉波;戈賢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省蘇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K10/22 | 分類號: | A23K10/22;A23K10/18;A23K10/30;A23K10/37;A23K20/105;A23K20/163;A23K20/20;A23K20/26;A23K40/00;A23K40/1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08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功能 飼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功能性飼料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功能性飼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所制成:魚粉1.0~2.5份、高生物利用率棉粕45~60份、豆粕10~15份、菜粕15~20份、小麥粉10~20份、豆油2.0~4.0份、磷酸二氫鈣1.0~1.5份和復合預混料1.0~2.0份。本發明高生物利用率棉粕包括棉粕、復合營養補充添加劑、復合益生菌培養物添加劑和復合中草藥提取物添加劑,各組分協同作用可有效增強淡水魚類消化道物理屏障和營養物質吸收能力、提高膽汁的分泌和消化、肝臟的抗氧化解毒功能,促進魚類營養感知和攝食行為,并且可促進棉粕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提高魚類生長和飼料效率,提高養殖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中飼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功能性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水產養殖行業飼料成本約占總養殖成本的70%,其中主要為蛋白原料。隨著魚粉、豆粕等蛋白源價格的上升,直接導致養殖成本的急劇上升。現如今優質低價可替代蛋白源成為飼料營養行業研究的主要對象。棉粕作為棉籽榨油的副產品,其粗蛋白的含量可達45%以上,是優質的低價植物蛋白源。而且在我國的產量很大,中國作為第一產棉大國,棉籽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4,僅2018年棉籽產量就超過1100萬噸,棉粕高達600萬噸,但因棉粕中含有游離棉酚、環丙烯類脂肪酸、植酸和單寧等抗營養因子限制了其在水產動物飼料的應用,尤其棉粕中的游離棉酚對水產動物生長和免疫都會造成不利影響。現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高游離棉酚含量飼料會對鯽魚、真鯛、大菱鲆、青魚、草魚、奧尼羅非魚、中華絨螯蟹等水產動物的生長與免疫產生不利影響,并且會影響養殖動物肌肉品質,導致游離棉酚的肌肉殘留。
為提高棉粕的利用率,近年來對棉粕的脫毒技術開展了大量研究,其主要手段是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處使得棉粕中抗營養因子的含量有所降低,其中物理方法包括高溫處理、輻射技術以及膨化處理,化學方法包括Fe2+處理、堿中和法以及氧化處理,生物法指微生物發酵以及酶解法。
棉酚具有二元酸的性質,極其容易與二價金屬離子結合形成沒有毒性的結合棉酚,而Fe2+可以和棉酚摩爾質量比1:1結合進而達到棉粕脫毒效果。硫酸亞鐵脫毒成本低,操作方便,是公認的較好的脫毒方法。但是對于所添加的Fe2+的量還需進一步研究,Fe2+雖然可以降低棉粕游離棉酚含量,但是過量添加會導致適口性的下降,同時二價鐵還會螯合賴氨酸等降低飼料的營養價值,對養殖動物產生負面影響,并且目前Fe2+對棉粕脫毒技術的應用在水產動物上的研究還很少,主要研究對象為畜禽。
發酵棉粕是指以棉籽粕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降低棉粕中多種抗營養因子含量,同時利用有益微生物的生長代謝活動產生如小肽、氨基酸、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而制成的飼料原料,此法不僅能夠降低游離棉酚的毒性作用,還能改善棉粕的營養價值;由于發酵棉粕蛋白質含量高,并含有大量益生菌和消化酶,所以在水產動物養殖中的應用潛力巨大,已有在青魚、鯽魚、中華絨螯蟹等淡水動物中有研究。但是由于發酵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的復雜性,同樣也發現有些益生菌的發酵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影響動物生產性能,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發酵益生菌配伍及其發酵和添加技術非常重要。
因此,本發明內容主要針對物理和微生物制備脫毒棉粕中存在的技術和應用缺陷進行優化和改良,通過復合營養補充添加劑、益生菌培養物添加劑和復合中草藥提取物添加劑的協同聯合作用,實現有效促進棉粕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增強淡水魚類消化道物理屏障和營養物質吸收能力、提高膽汁的分泌和消化、肝臟的抗氧化解毒功能,促進魚類營養感知和攝食行為,達到提高棉粕生物利用率的目的,從而降低飼料成分,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省蘇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省蘇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10040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