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99747.1 | 申請日: | 2019-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43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金華;曾禮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211/61 | 分類號: | C07C211/61;C07D333/76;C07D307/91;C07D209/86;C07D409/12;C07C211/60;C07D405/12;C07F7/08;H01L51/50;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創世宏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93 | 代理人: | 崔永華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區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化合物 含有 有機 電致發光 器件 | ||
一種有機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a)、(b)、(c)中任一者所示的結構:其中,Ar1~Ar2各自獨立地選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者C3~C30雜芳基;Ar3為取代的C10~C30稠環芳基或者C6~C30稠環雜芳基,且至少有一個C3~C20的環烷基取代基;L1~L3各自獨立地選自單鍵、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亞芳基或者C6~C30亞雜芳基;m為1~6的整數;R1各自獨立地選自氫、C1~C20鏈狀烷基、C3~C20環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1~C20烷氧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C3~C30雜芳基中的一種;上述取代或未取代的各基團具有取代基時,該取代基選自鹵素、C1~C20鏈狀烷基、C3~C20環烷基、C2~C20烯基、C1~C20的烷氧基或硫代烷氧基、C6~C30的單環芳基或稠環芳基、C3~C30的單環雜芳基或稠環雜芳基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的組合。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9年9月10日、申請號為201910857132.9、發明名稱為“有機化合物及含有其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有機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有機化合物及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基于有機材料的光電子器件已經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有機材料固有的柔性令其十分適合用于在柔性基板上制造,可根據需求設計、生產出美觀而炫酷的光電子產品,獲得相對于無機材料無以比擬的優勢。此類有機光電子器件的示例包括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有機場效應管,有機光伏打電池,有機傳感器等。其中OLED發展尤其迅速,已經在信息顯示領域取得商業上的成功。OLED可以提供高飽和度的紅、綠、藍三顏色,用其制成的全色顯示裝置無需額外的背光源,具有色彩炫麗,輕薄柔軟等優點。
OLED器件核心為含有多種有機功能材料的薄膜結構。常見的功能化有機材料有: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空穴阻擋材料、電子注入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子阻擋材料以及發光主體材料和發光客體(染料)等。通電時,電子和空穴被分別注入、傳輸到發光區域并在此復合,從而產生激子并發光。
人們已經開發出多種有機材料,結合各種奇特的器件結構,可以提升載流子遷移率、調控載流子平衡、突破電致發光效率、延緩器件衰減。出于量子力學的原因,常見的熒光發光體主要利用電子和空血結合時產生的單線態激子發光,現在仍然廣泛地應用于各種OLED產品中。有些金屬絡合物如銥絡合物,可以同時利用三線態激子和單線態激子進行發光,被稱為磷光發光體,其能量轉換效率可以比傳統的熒光發光體提升高達四倍。而磷光主體材料在發光性能方面例如載流子傳輸能力等仍然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997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