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鋼鐵廠廢油脂降粘的方法及利用燃煤發電鍋爐處理低粘度混合廢油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273453.1 | 申請日: | 2021-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61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紅;張乾熙;張波;郭軍;郭勝蘭;桂其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廣東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1B3/00 | 分類號: | C11B3/00;F23K5/12;F23C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 地址: | 524000 廣東省湛江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鋼鐵廠 油脂 方法 利用 燃煤 發電 鍋爐 處理 粘度 混合 廢油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鋼鐵廠廢油脂降粘的方法及利用燃煤發電鍋爐處理低粘度混合廢油的方法,包括:廢油脂中加入含雜廢油,充分攪拌,然后進行化學降粘,得到低粘度混合廢油;對低粘度混合廢油進行過濾得到摻燒油液;將摻燒油液進行霧化,噴入鍋爐中進行燃燒;對燃燒廢氣與灰渣進行后處理,本發明通過對鋼鐵廠產生的廢油脂進行降粘處理,使得到的低粘度混合廢油的粘度適合噴霧燃燒,之后再對其進行霧化燃燒,使得各種成分能夠充分霧化噴射,充分燃燒,提高了廢油脂消納利用率,對廢油脂進行了有效的綜合利用,節約了能源,避免了對環境可能產生的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油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鋼鐵廠廢油脂降粘的方法及利用燃煤發電鍋爐處理低粘度混合廢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機油由基礎油和添加劑組成,常用的添加劑有抗氧抗腐蝕劑、積壓抗磨劑、油性劑、抗氧劑、抗泡劑、抗乳劑等,添加劑除有機物外,還含Zn、Pb、Mn、 Cu、Cb、Cr、Ti等微量重金屬。油脂由基礎油、添加劑和增稠劑組成,常用的增稠劑有鋰基、鈣基、鈉基、鋁基等。機油、油脂在使用過程中受機械磨損、灰塵污染帶入的雜質、重金屬及有機物化學氧化形成苯及烴類化合物,形成含雜廢油和廢油脂等廢礦物油成為危險廢物。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廢礦物油的產生量越來越大,國內擁有廢礦物油回收處理資質的企業有五百余家,但處理能力僅占廢油產生量的1/3,部分廢礦物油無法得到合規處置。廢礦物油的處理方式有再生和加工燃料兩種,僅少量品質較好的廢礦物油可以實現資源再生,大部分廢礦物油只能加工成低品質燃油。
廢礦物油中易燃物較多,具有較大熱值,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但不合理的焚燒將對環境造成較大危害。主要是煙氣中的重金屬以及燃燒不完全形成的多環芳烴氧化物和二噁英等,并不是所有的鍋爐、工業窯爐都適合摻燒,要做好甄別、研究和過程管控。
發電鍋爐具有高溫密閉強氧化強紊流環境,廢礦物油充分燃燒可以避免二噁英的形成;灰渣量大,可以減少低熔點物質結焦風險;微量重金屬部分隨爐渣、粉煤灰、石膏進入水泥、混凝土固化,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環保優勢明顯。
鋼鐵企業中廢礦物油來源廣、形成渠道多,包括含雜廢油和廢油脂,因粘度高、特性不一,無法直接返發電鍋爐摻燒。
本項目研究開發了混配降粘技術,解決了固態廢油脂降粘難題,含雜廢油與廢油脂混配降粘后通過蒸汽霧化噴槍系統返發電鍋爐摻燒,能危廢的“短距離”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鋼鐵廠廢礦物油粘度降低的方法,另外還提供了利用廢礦物油進行燃燒處理方法,能夠提高鋼鐵廠廢礦物油的利用率,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鐵廠廢油脂降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廢油脂加入含雜廢油,充分攪拌,然后進行化學降粘,得到低粘度混合廢油;降粘后的混合廢油粘度低于設定閾值。
優選的,所述廢油脂與所述含雜廢油的體積比不大于1:1。
優選的,所述化學降粘為乳化劑降粘,所述乳化劑為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HLB值為13-15。
優選的,將所述廢油脂加入含雜廢油,以攪拌速度1充分攪拌,然后加入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以攪拌速度2攪拌混勻,逐步加水混勻乳化。
優選的,攪拌速度1不低于300轉/分,所述攪拌速度2為400-600轉/分。
優選的,所述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為LA-7、CA-90、LA-9、CA-60、OP-10 型表面活性劑。
優選的,所述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加入量為廢油脂的5%-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廣東海洋大學,未經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廣東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2734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