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參數結合的多功能心血管數據監測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147486.1 | 申請日: | 2021-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570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安全珍;孫澤;程金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翔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26 | 分類號: | A61B5/026;A61B5/029;A61B5/02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李勇 |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參數 結合 多功能 心血管 數據 監測 處理 系統 | ||
1.一種多參數結合的多功能心血管數據監測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置于動脈血管的若干傳感器以及設置與體外的與所述傳感器進行信息交互的中控單元,其中,若干傳感器包括設置在近心端的冠狀動脈內壁的第一傳感器組以及設置在遠心端的冠狀動脈內壁的第二傳感器組,所述第一傳感器組用以實時檢測所述近心端的冠狀動脈血液的流速V1、內側壁壓力P1、以及近心端冠狀動脈的內徑D1,所述第二傳感器組用以實時檢測所述遠心端的冠狀動脈血液的流速V2、內側壁壓力P2、以及遠心端冠狀動脈的內徑D2,并且,所述第一傳感器組、第二傳感器組將實時檢測的電數字數據實時傳輸至所述中控單元內;
在與近心端冠狀動脈連通的第一次動脈、第二次動脈上設置有第三傳感器組,在與遠心端冠狀動脈連通的第三次動脈、第四次動脈上設置有第四傳感器組,其中,所述第三傳感器組用以實時檢測第一次動脈、第二次動脈血液的流速v1,v3、內側壁壓力p1、p2、以及兩個次動脈的內徑d1,d2,所述第四傳感器組用以實時檢測第三次動脈、第四次動脈血液的流速v3,v4、內側壁壓力p3,p4、以及第三次動脈、第四次動脈的內徑d3,d4,并且,所述第三傳感器組、第四傳感器組將實時檢測的電數字數據實時傳輸至所述中控單元內;
所述中控單元控制四組傳感器組信息進行檢測時,通過不同位置傳感器發出的電數字數據信息分別進行比較計算以及修正計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參數結合的多功能心血管數據監測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單元內設置有近心端與遠心端的內徑差值標準D0,在內置各個傳感器組時,將各個傳感器設置在對應的預設位置,通過兩個位置確定近心端冠狀動脈標準內徑D10、遠心端冠狀動脈標準內徑D20、內徑差值標準D0,在對心血管檢測時,獲取近心端冠狀動脈的內徑D1,以及遠心端冠狀動脈的內徑D2,所述中控單元內部設置有第i內徑修正參數矩陣Fi(Fi1,Fi2,Fi3),i=1,2...n,其中,Fi1表示近心端內徑范圍,Fi3表示遠心端外徑范圍,Fi3表示修正參數,中控單元將獲取的近心端冠狀動脈標準內徑D10與所述第i內徑修正參數矩陣Fi(Fi1,Fi2,Fi3)內的近心端內徑范圍Fi1進行比較,若D10屬于所述近心端內徑范圍Fi1,則選取修正參數Fi3作為近心端修正系數JF,中控單元將獲取的遠心端冠狀動脈標準內徑D20所述第i內徑修正參數矩陣Fi(Fi1,Fi2,Fi3)內的遠心端內徑范圍Fi2進行比較,若D20屬于所述近心端內徑范圍Fi2,則選取修正參數Fi3作為近心端修正系數YF,將其作差獲取實時的內徑差值D12=|D1-D2|,同時,將計算的近心端修正系數以及遠心端修正系數對內徑差值標準D0進行修正獲取修正內徑差值標準D00,將實時獲取的內徑差值D12與兩位置的修正內徑差值標準D00進行比較,若超過預設的內徑差值標準修正內徑差值標準D00,則血管在內徑參數上為異常值,;若未超過預設的內徑差值標準D0,則血管在內徑參數上為正常值。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參數結合的多功能心血管數據監測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單元對差值標準D0的修正時,中控單元設置有修正對比參數K,
K=(JF×α/JF0)+(YF×β/YF0)
其中,JF表示近心端修正系數,YF表示遠心端修正系數,α表示預設參數,其為預設值,JF0表示預設近心端修正參數,YF0表示預設遠心端修正系數;
將內徑差值標準D0修正為D00,D00=D0×K×γ,其中,D0表示內徑差值標準,K表示修正對比參數K,γ表示預設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翔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翔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14748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