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97938.X | 申請日: | 2021-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99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芯宇;盧東;劉永勝;吳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先進金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0/00 | 分類號: | C22C30/00;B22F9/08;B22F1/00;B22F10/28;B33Y70/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張小麗 |
| 地址: | 610306 四川省成都市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市青白江區***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印 用高熵 合金 粉末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粉末冶金和3D打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高熵合金粉末,組分按原子質量百分比計:Cr:0.2?16.6%,Mn:0.2?16.6%,Fe:0.2?16.6%,Co:0.2?16.6%,Ni:0.2?16.6%,Mo:0.2?16.6%,余量為金屬基陶瓷相金屬元素。制備方法包括真空熔煉、脫氧處理、凈化熔體、霧化制粉。該高熵合金粉末能實現高強度、高硬度和高耐磨零件的3D打印。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粉末冶金和3D打印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3D打印(增材制造)技術是一種基于材料逐層堆積的新型制造技術。該技術將復雜的三維加工轉變為簡單的二維加工,最大限度的提高零件設計自由度,使設計者能著重考慮功能的實現,而減少零件加工方面對零件設計的限制,從而能最大限度的實現產品的功能。該技術適應于當前的個性化、小批量生產,較多應用在產品研發階段的樣件試制階段。隨著金屬3D打印技術的日益成熟,3D打印制備高性能金屬材料得到不斷發展和應用。現在市場上成熟的3D打印用金屬有AlSi10Mg,TC4,CpTi,IN718,316L等。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始研究更多的金屬材料用于3D打印,如Zr基非晶合金、TiAl等,但還沒有達到實用化階段,且相比較傳統合金,品種仍然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3D打印工藝的特殊性,其成形的材料強度和硬度分散性大,如3D System公司的maraging steel鐵基粉末采用選擇性激光熔化成形加工制備的零件硬度為37HRC,經熱處理后硬度可達到56HRC,拉伸強度達到1100MPa,斷裂伸長率約為7%;即便如此,材料的性能在XY方向與Z方向卻有顯著差異,其拉伸強度差值可達到600MPa。由于3D打印的零件存在孔隙且各部位質量不均,大大限制了3D打印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采用3D打印成形微量陶瓷與高熵合金基體的復合材料,利用陶瓷相增強金屬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在模具領域顯現出良好應用前景。但是,這種工藝使用機械力混合兩種材料,容易產生成分與粒徑分布不均的問題,導致3D打印制品性能的不均勻和不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所述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組分按原子質量百分比計,包括:Cr:0.2-16.6%,Mn:0.2-16.6%,Fe:0.2-16.6%,Co:0.2-16.6%,Ni:0.2-16.6%,Mo:0.2-16.6%,余量為金屬基陶瓷相金屬元素。
優選的,所述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組分按原子質量百分比計,包括:Cr:10-16.6%,Mn:10-16.6%,Fe:10-16.6%,Co:10-16.6%,Ni:10-16.6%,Mo:10-16.6%,余量為金屬基陶瓷相金屬元素。
其中,所述金屬基陶瓷相金屬元素為Zr、Al、Be、Mg、Y、Zn、Ti、B、Ba或Ta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所述金屬基陶瓷相金屬元素來自金屬基陶瓷相顆粒和/或純元素。
其中,所述金屬基陶瓷相顆粒為碳化金屬化合物、氮化金屬化合物、金屬氧化物或硅化金屬化合物中至少一種。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上述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真空熔煉:原料按比例混合后進行真空感應熔煉,得到熔體;
(2)脫氧處理:對熔體進行脫氧處理;
(3)凈化熔體:將脫氧處理后的熔體進行凈化;
(4)霧化制粉:將凈化好的熔體進行氣霧化,噴射沉積即得高熵合金粉末。
其中,上述3D打印用高熵合金粉末的制備方法中,所述步驟(1)中,真空度為15~200Pa,熔化時先用70%~80%功率供電加熱,待電流沖擊停止后以60~80kW全功率供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先進金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先進金屬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9793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