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及岸坡防護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80998.0 | 申請日: | 2021-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611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燕華;許海勇;王麗軍;李濤;曲徑;喻雙林;汪清;李曉松;王鑫;劉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2B3/14 | 分類號: | E02B3/14;E02B3/12;A01G9/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鳳 |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配式 生態 結構 防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該生態框格結構采用矩形框結構,設有側立的兩塊預制條板Ⅰ和兩塊預制條板Ⅱ,在所述預制條板Ⅰ的兩端設有榫頭,在所述預制條板Ⅱ的兩端設有卯槽,水平對接的兩個所述卯槽與水平對接的兩個所述榫頭垂直契合,垂直相鄰的所述預制條板Ⅰ和所述預制條板Ⅱ采用榫卯結構連接,在所述預制條板上設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長腰孔。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采用上述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的岸坡防護結構。本發明與同等大小的整體預制式結構相比,同等條件下,耕植土盛放量、水土保持情況和植物生長情況一致,便于施工,能夠兼顧結構生態效果和施工便利性,特別適用于膨脹土邊坡、非平地邊坡、無法采用機械化施工的區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岸坡防護結構,特別是一種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及采用該生態框格結構的岸坡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深入,內河航道邊坡防護工程逐漸從傳統硬質防護,轉為采用生態結構型式。近年來,在常水位以上的邊坡防護中,普遍采用了多孔隙型的預制混凝土生態磚結構。此類結構一方面通過混凝土結構配重可達到防護岸坡穩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垂向孔洞,可用于栽種植物,增加工程區域的綠色景觀效果,減小工程實施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由此可見,多孔隙生態磚的生態型主要是通過孔洞的植被生長效果體現。增加結構生態性能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增大生態磚的單孔尺寸,為植物提供更充足的生長空間。因此,大體積、大孔隙率的生態磚由于可以盛放更多的種植土,可以為植物根系提供更優良的生長環境,已成為岸坡防護工程實踐當中的發展趨勢。
然而,由于整體預制的大體積結構單體結構重量也較重,在可采用機械化施工的平地難度較容易克服。當將其應用到帶坡度的邊坡、施工平臺寬度有限、機械化施工水平較低的區域時,其施工難度凸顯。在這種情況下,為綜合考慮邊坡防護結構的生態效果和施工便利性,需要提出一種新的岸坡防護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兼顧結構生態效果和施工便利性的裝配式生態框結構及采用該生態框格結構的岸坡防護結構。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該生態框格結構采用矩形框結構,設有側立的兩塊預制條板Ⅰ和兩塊預制條板Ⅱ,在所述預制條板Ⅰ的兩端設有榫頭,在所述預制條板Ⅱ的兩端設有卯槽,水平對接的兩個所述卯槽與水平對接的兩個所述榫頭垂直契合,垂直相鄰的所述預制條板Ⅰ和所述預制條板Ⅱ采用榫卯結構連接,在所述預制條板上設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長腰孔。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采用上述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的岸坡防護結構,該岸坡防護結構包括滿布在坡面上的多個所述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多個所述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是由多列所述預制條板Ⅰ和多行所述預制條板Ⅱ垂直交叉布置形成的,同列相鄰的兩個預制條板Ⅰ的榫頭水平對接,同行相鄰的兩個預制條板Ⅱ的卯孔水平對接,在行列交匯處兩個水平對接的榫頭與兩個水平對接的卯槽垂直契合。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與同等大小的整體預制式結構相比,同等條件下,耕植土盛放量、水土保持情況和植物生長情況一致;2)運輸過程中由于重量較輕易搬運;3)無法機械化施工的條件下,施工過程中單個桿件易搬放和鋪設;4)局部損壞后易維修;5)特別適用于膨脹土邊坡、非平地邊坡、無法采用機械化施工的區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預制條板Ⅰ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預制條板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采用如圖3所示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的岸坡防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裝配式生態框格結構;11、預制條板Ⅰ;111、榫頭;112、長腰孔;12、預制條板Ⅱ;121、卯槽;122、長腰孔;2、岸坡基礎;3、坡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未經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809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