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99052.7 | 申請日: | 2020-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59892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岳吉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
| 主分類號: | F03D9/11 | 分類號: | F03D9/11;F03G6/06;E21B43/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邢騰 |
| 地址: | 2571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光 互補 離線 發電 驅動 區塊 采油 系統 | ||
為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的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包括風力發電模塊、槽式太陽能集熱發電模塊、控制器、蓄能模塊、儲油罐加熱系統,風力發電模塊通過第一整流器與控制器相連;槽式太陽能集熱發電模塊,包括依次相連的槽式太陽能集熱板、蒸汽發生器、小型汽輪機發電系統,小型汽輪機發電系統電力輸出端通過第二整流器與控制器相連;蓄能模塊電力輸入端與控制器相連,電力輸出端通過控制器與逆變器和抽油設備依次相連;儲油罐加熱系統,包括熱交換器和直流輔助加熱裝置,熱交換器進口與小型汽輪機發電系統相連,出口通過冷凝器后與蒸汽發生器相連,蓄能模塊電力輸出端通過控制器與直流輔助熱裝置電力輸入端相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天然氣開發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油田普遍采用的人工舉升采油方式是抽油機采油,現有抽油機采油系統存在最大問題是效率低,功耗高,系統效率一般不超過 30 %,年耗電量占油田總耗電量的20%~30%。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和推廣,國家“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油田作為耗能大戶,非常有必要進行新能源研究和應用,其中風能和太陽能是普遍認可的新能源,尤其風光互補發電模式組成離線電網有效克服單一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穩定性差、能量密度低等缺陷,可以互補利用,具有積極應用和推廣價值。
目前,國內對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相關研究不多,進入應用的更少。自2004年2月在勝利埕島油田平臺運用風力發電技術補充平臺電力,取得一定經驗。2014年,遼河油田在灘海平臺采用風能發電補充平臺電網進行抽油機采油,取得一定效果。隨著風力發電技術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日益成熟,國內對風光互補離線發電在油田以外場所應用較多,如在偏遠區塊家庭和社區供電、車輛充電、道路照明等多領域進行應用,取得較好效果,對風能和太陽能采油系統已經有多個成功應用案例,具備在油田推廣應用風光互補離線發電區塊采油系統的技術和能力。
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系統的發展始于 21 世紀初,美國最先開展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并于2001 年提出能源集成系統發展計劃,旨在保證能源系統可靠運行的前提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鏈中的份額,推進能源集成系統的發展。其后,瑞士、丹麥等國也對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系統展開了研究,并制定了相關的推廣政策。2016 年 7 月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建成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因地制宜實施傳統能源與風能、太陽能等能源系統的開發利用,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進行風光互補發電構建微電網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進行先導性試驗,取得良好應用效果。微電網技術代表了未來分布式能源供應系統發展趨勢,是未來智能配用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節能減排和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現有技術中,涉及風光互補的技術很多,目前尚無應用于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方面的技術,為此我們實用新型了一種新的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解決了以上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風光互補離線發電驅動區塊采油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風力發電模塊、槽式太陽能集熱發電模塊、控制器、蓄能模塊、儲油罐加熱系統,其中:
風力發電模塊,主要由包括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電力通過第一整流器與控制器相連;
槽式太陽能集熱發電模塊,主要包括依次相連的槽式太陽能集熱板、蒸汽發生器、小型汽輪機發電系統,所述小型汽輪機發電系統電力輸出端通過第二整流器與控制器相連;
蓄能模塊,主要由多組蓄能電池組成,所述蓄能模塊電力輸入端與控制器相連,電力輸出端通過控制器與逆變器和抽油設備依次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未經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990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