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07073.1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849400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冬冬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冬冬 |
| 主分類號: | E02D5/22 | 分類號: | E02D5/22;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400***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建筑工程 抗震 建筑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涉及建筑結構領域,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地基和支撐立柱、套筒通過底盤連接,連接穩固性好,防晃動能力和防縱向震動強。而套筒內部的抗震彈簧可以有效提高套筒內部的防橫向震動的能力,提高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韌性,提高其抗震能力。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不僅承重能力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受到地震的橫波和縱波影響后依然不易開裂,保護建筑樁上的建筑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
背景技術
樁基是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臺組成的深基礎或由柱與樁基連接的單樁基礎,樁基的樁身有的完全埋在地下,有的露在地表。現有的樁基設計比較簡單,僅僅是將基樁坐落于承載層上,導致其抗地震能力一般,導致樁基上的建筑物容易倒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不僅承重能力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受到地震的橫波和縱波影響后依然不易開裂,保護建筑樁上的建筑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
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包括地基,地基內部水平設有圓盤形的底盤,底盤頂部中心處垂直設有筒狀的套筒,套筒中心處設有直桿狀的支撐立柱與底盤垂直連接,支撐立柱和套筒之間設有若干對高度相同且同軸的抗震彈簧,支撐立柱和底盤之間設有兩對稱的斜撐桿,套筒內部填充滿了填充混凝土。填充混凝土將支撐立柱、抗震彈簧、斜撐桿全部填埋,構成一個平臺,便是此樁基。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地基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支撐立柱、套筒、底盤、斜撐桿均由碳素結構鋼制造,斜撐桿通過焊接與支撐立柱和底盤連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抗震彈簧均由彈簧鋼制造,抗震彈簧通過焊接與支撐立柱和套筒連接。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地基和支撐立柱、套筒通過底盤連接,連接穩固性好,防晃動能力和防縱向震動強。而套筒內部的抗震彈簧可以有效提高套筒內部的防橫向震動的能力,提高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韌性,提高其抗震能力。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不僅承重能力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受到地震的橫波和縱波影響后依然不易開裂,保護建筑樁上的建筑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結構剖視圖。
其中,1—地基、2—支撐立柱、3—套筒、4—底盤、5—抗震彈簧、6—斜撐桿、7—填充混凝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優選實施方式。
圖1出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該建筑工程用抗震型建筑樁包括地基1,地基1內部水平設有圓盤形的底盤4,底盤4頂部中心處垂直設有筒狀的套筒3,套筒3中心處設有直桿狀的支撐立柱2與底盤4垂直連接,支撐立柱2和套筒3之間設有若干對高度相同且同軸的抗震彈簧5,支撐立柱2和底盤4之間設有兩對稱的斜撐桿6,套筒3內部填充滿了填充混凝土7。填充混凝土7將支撐立柱2、抗震彈簧5、斜撐桿6全部填埋,構成一個平臺,便是此樁基。
地基1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堅固耐用,且造價便宜。支撐立柱2、套筒3、底盤4、斜撐桿6均由碳素結構鋼制造,結構堅固,韌性良好,造價便宜,斜撐桿6通過焊接與支撐立柱2和底盤4連接??拐饛椈?均由彈簧鋼制造,硬度大,彈性良好,抗震彈簧5通過焊接與支撐立柱2和套筒3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冬冬,未經王冬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070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鈑金用噴漆裝置
- 下一篇:一種電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