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0106680.6 | 申請日: | 2020-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1063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毛萍;吳桂華;林燕;朱琛;姜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H3/02 | 分類號: | A61H3/02;G01S19/14;G08B21/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旌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王如意 |
| 地址: | 410217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老人 用扶拐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其結構包括拐身、拐把和輔助機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通過在拐把內設置了輔助機構,當光線較差時,按下照明按鈕,拐柄左側頂部的照明燈點亮,當遇到危險時,按下報警按鈕,元件槽內底面右側的警報器響起,信號處理器將數據以信號的形式傳輸至信號發生器,信號發生器將數據信號傳輸至綁定的相關人員,便于相關人員及時通過警報器右側的GPS定位器尋找使用者,計步器記錄使用者運動量及運動路線,便于相關人員對使用者運動情況實時監測,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扶拐裝置,通常由一根木制或金屬棍子為主體,結構簡單,不足以滿足目前的使用要求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屬于扶拐領域。
背景技術
扶拐是一種輔助行走的簡單器械,是一種重要的醫療康復輔助用具,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凸顯,并且年輕人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不能很好地照顧老人,大多數老人獨居家中,為了保證留守老人行動方便安全,市面上出現了扶拐裝置。
現有技術的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通常由一根木制或金屬棍子為主體,結構簡單,不足以滿足目前的使用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通常由一根木制或金屬棍子為主體,結構簡單,不足以滿足目前的使用要求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基于物聯網的老人用扶拐裝置,包括拐身、底座、拐柄、拐把和輔助機構,所述拐身底部焊接有底座,且拐身頂部固定有拐柄,所述拐把焊接于拐柄右側頂部,所述輔助機構設置于拐把內,所述輔助機構由元件槽、GPS定位器、警報器、報警按鈕、計步器、信號處理器、信號發生器、照明燈、照明按鈕和電源盒組成,所述元件槽開設于拐把內頂部,且元件槽內底面右側設置有GPS定位器,所述警報器安裝于GPS定位器左側,所述報警按鈕設置于拐把外壁底部右側,所述計步器設于元件槽內底面中部,所述信號處理器安裝于元件槽內底面左側,且信號處理器右側安裝有信號發生器,所述照明燈嵌于拐柄左側頂部,所述照明按鈕設于拐把外壁底面左側,所述電源盒固定于拐柄底面,所述電源盒由固定盒、拆卸蓋、蓄電池和充電接口組成,所述固定盒左側頂部與拐柄底面固定連接,且固定盒右側通過卡扣配合安裝有拆卸蓋,所述蓄電池設于固定盒內底部,所述充電接口開設于固定盒前端面頂部,所述GPS定位器、警報器、報警按鈕、計步器、信號處理器、信號發生器、照明燈、照明按鈕和充電接口均與蓄電池電連接,所述警報器與報警按鈕電連接,所述照明燈與照明按鈕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底面貼合有防滑層,且防滑層厚度為5mm。
進一步地,所述拆卸蓋通過卡扣安裝于固定盒右側,且拆卸蓋右側面中部固定有拉把。
進一步地,所述照明燈外側安裝有燈罩,且燈罩左側凸出于拐柄左側頂部。
進一步地,所述充電接口開設于固定盒前端面頂部,且充電接口外側設有防塵蓋。
進一步地,所述拐身左側貼合有反光帶,且反光帶長度與拐身長度一致。
進一步地,所述報警按鈕和照明按鈕均設置于拐把外壁底面,且報警按鈕和照明按鈕表面均貼合有防滑磨砂層。
進一步地,所述電源盒固定于拐柄底面,且電源盒底面與拐身頂面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警報器為蜂鳴報警器。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盒和拆卸蓋鎢鋼材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未經湖南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01066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