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瑞德西韋在制備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322200.0 | 申請日: | 2020-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45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誠;周紅剛;李霄鶴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濟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1/685 | 分類號: | A61K31/685;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悅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14 | 代理人: | 司麗春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區武清開發***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瑞德西韋 制備 治療 特發性肺 纖維化 藥物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一種瑞德西韋在制備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中瑞德西韋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有良好的功效,無不良反應,可改善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吸氣氣道阻力、呼氣氣道阻力、動態順應性;降低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肺膠原含量;減小肺纖維化面積或阻止肺纖維化面積的增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瑞德西韋在制備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肺部疾病發病率持續升高。肺纖維化(pulmonaryfibrosis,PF)是以肺泡持續性損傷、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大量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matrix,ECM)沉積為特征,從而導致肺泡和肺間質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和纖維化,進而導致肺結構破壞和呼吸衰竭的一種疾病,所以也稱間質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或彌漫性實質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disease,DPLD)。
引起肺纖維化的病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等,還包括病因不明的肺纖維化,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屬于間質性肺疾病(ILDs)家族中的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組,不同于已知原因的肺纖維化,IPF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最常見且最嚴重的慢性間質性肺疾病。已知原因的肺纖維化如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纖維化,發病起因和機制主要是機體對冠狀病毒產生了過強的免疫反應,引起肺部淋巴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激活,進而分泌大量細胞因子,通過介導免疫反應引起肺纖維化;而IPF起源于復發性或持續性的肺泡上皮損傷后的異常修復,在已知或未知的內外源性損傷因子的多重持續損傷下,受損的肺上皮細胞啟動損傷修復機制,導致細胞自噬降低,凋亡增加,上皮再生修復不足,殘存細胞發生間充質樣轉化,呈現促纖維化表型,分泌大量促纖維化因子,形成促纖維化微環境,使成纖維細胞異常活化增殖,產生過量的細胞外基質沉積,導致纖維疤痕與蜂窩囊形成,肺泡結構被破壞,使肺功能不可逆性的持續下降,最終導致呼吸衰竭和死亡。IPF臨床上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伴刺激性干咳,病情常持續進展,中位生存期約為2.8年,5年生存率不足50%,患者多死于呼吸衰竭和繼發肺部感染。
目前獲批的有效治療IPF的藥物僅有吡非尼酮和尼達尼布。雖然這些藥物可以延緩肺功能下降速度,但不能逆轉病情進展,而且相當一部分患者對治療反應欠佳,其具體藥理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因此探索新的潛在的藥物靶點,開發出針對肺纖維化的療效確認、相對安全、價格合理的藥物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醫學意義。
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核苷類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競爭性抑制劑,其三磷酸核苷酸產物Remdesivir-TP可以與RdRp競爭底物ATP,因此可以干擾病毒RNA合成。瑞德西韋對絲狀病毒、沙粒病毒、冠狀病毒都具有一定抑制效果,但截至目前,尚無瑞德西韋可減緩、治療非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纖維化的相關報道,也無瑞德西韋可減緩、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相關報道。瑞德西韋的結構式如下: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瑞德西韋的新用途,即瑞德西韋在制備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中的應用。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瑞德西韋或其在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酯、水合物在制備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濟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濟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3222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