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自主移動的電動汽車電池組、電池系統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285114.7 | 申請日: | 2020-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76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周維;李夢星;張維剛;歐陽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L53/80 | 分類號: | B60L53/80;B60L53/66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胡喜舟 |
| 地址: | 41008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主 移動 電動汽車 電池組 電池 系統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自主移動的電動汽車電池組、電池系統及控制方法,其中電池組包括電池模組,還包括設置于電池模組上的控制裝置、環境感知裝置、定位導航裝置、驅動裝置、通信模塊;環境感知裝置用于采集周圍障礙物信息;定位導航裝置用于確定該電動汽車電池組的位置信息;通信模塊用于控制裝置與云端服務器的相互通信;控制裝置用于接收通信模塊傳輸的云端服務器規劃的行駛路徑、環境感知裝置發送的障礙物信息、定位導航裝置發送的位置信息,并依據上述接收的信息向驅動裝置發送控制信號;驅動裝置用于接收控制信號并驅動該電動汽車電池組移動。實現了電動汽車電池組的自主移動,無需人工參與,節省了人工成本,增強了使用的便利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自主移動的電動汽車電池組、電池系統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續駛里程不足一直是制約純電動汽車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之一。為了獲得更長的續航里程,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在車上搭載更多的電池,并從提升電芯能量密度、提高電池系統成組效率和整車優化設計等方面來解決電量過多帶來的整車重量增加、安裝空間不足等問題。同時,為解決電量過多所導致的車輛購置成本顯著增加的問題,工業界探索并實踐了“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換電模式雖然能有效降低車輛的初始購置成本,但如果對整個電池包實施更換,不僅換電站占地空間較大,換電設備成本也很高。
中國專利CN2017108413345、CN2020101068952和CN2020200869874均提出了基于“部分換電”思想的雙源電池包方案。雙源電池包方案中的電動汽車可搭載主、副兩個電池包,主電池包固定安裝在車架上,以滿足日常行駛的能量需求,副電池包則在駕駛者有更長的續駛里程需求時,通過機械快換結構可拆卸地安裝到電動汽車內,與主電池包同時為車輛提供電能。不常使用的副電池包可通過換電站在車主之間流通,以提高其利用率。雙源電池包方案可在不增加整車購置成本的同時很好地滿足駕駛者多樣化的里程需求。但在使用過程中,副電池包移動和拆裝需要有人參與,限制了其使用的便利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自主移動的電動汽車電池組、電池系統及控制方法,以解決現有的副電池包不能自主移動的問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可自主移動的電動汽車電池組,包括電池模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電池模組上的控制裝置、環境感知裝置、定位導航裝置、驅動裝置、通信模塊;
所述環境感知裝置、定位導航裝置、驅動裝置、通信模塊均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
所述環境感知裝置用于采集周圍障礙物信息發送至所述控制裝置;
所述定位導航裝置用于確定該電動汽車電池組的位置信息并發送至所述控制裝置;
所述通信模塊用于所述控制裝置與云端服務器的相互通信;
所述控制裝置用于接收通信模塊傳輸的云端服務器規劃的行駛路徑、環境感知裝置發送的障礙物信息、定位導航裝置發送的位置信息,并依據上述接收的信息向所述驅動裝置發送控制信號;
所述驅動裝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裝置發送的控制信號并依據控制信號驅動該電動汽車電池組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導航裝置為GPS/北斗定位導航模塊;或,
所述定位導航裝置為設置于電池模組底部的RFID信息接收單元,所述RFID信息接收單元用于接收若干預設在結構化停車場的預設位置的RFID地址芯片發送的地址代碼信息以確定該電動汽車電池組的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環境感知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電池模組頂部的伸縮桿、設置于所述伸縮桿頂部的若干雷達,所述若干雷達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2851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